閻岳
幾乎沒有人會懷疑,今年中國的GDP增速肯定會轉正。在此僅以新業態的發展舉例說明。
新業態不是一個新詞,但卻是今年全國兩會的一個熱詞。自中國經濟開始轉型升級,依托于互聯網的發展,新業態就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則讓新業態站上了“風口”。
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是1992年有GDP季度核算以來的最低速度。這是防范新冠肺炎疫情必須付出的代價。透過這個數據,我們看到的是新業態的蓬勃發展,以及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
逆勢增長的新業態是中國經濟活力的表現形式之一。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4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8.6%,環比增2.7個百分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比24.1%,同比增5.5個百分點。成績來之不易。
透過這幾個數字,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與互聯網相關的新業態的逆勢增長,奠定了今年GDP增速轉正的基礎,它們與其他業態形成合力一定會把中國經濟拉回正軌??紤]到新業態在抗疫中的表現以及它們所具有的超常規發展能力,說它們是GDP轉正的“抓手”也是不過分的。
在新業態的發展上,我們有充足的政策儲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兩次談到了新業態:一是表示要加快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提升國際貨運能力;二是在肯定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同時,明確提出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后的總理記者會上,李克強3次談到了新業態:現在新業態蓬勃發展,大概有1億人就業;這次應對疫情中,像網購、快遞、云辦公等一些新業態是逆勢增長,有的營業收入增長了三分之二,而且現在新業態還層出不窮。
新業態的層出不窮,政策扮演的是“及時雨”的角色。6月1日上午,李克強考察山東煙臺藍色智谷,一位從事“互聯網+教育”的小微企業主向他“訴苦”,沒有固定資產、授信額度小,企業發展受限。他當即表示要解決這些輕資產、重智力的新業態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隨后,央行行長易綱要了這位小微企業主的名片。
就在6月1日晚間,央行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的兩個文件,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和無還本續貸,穩定小微企業融資性現金流,提高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上面提到的這位小微企業主的難題迎刃而解。
我們說新業態是今年GDP轉正的“抓手”,絕不是坐而論道,而是有事實做支撐的。2019年,新業態之一的網上零售總額為10.6萬億元,占當年GDP總量的十分之一還要多。從今年的情況看,網上零售、直播電商、在線教育等新業態的發展如火如荼,逆勢增長的勢頭越來越強勁,其他行業也是快速復蘇。在這種形勢下,今年GDP增速轉正當不是難事。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