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評論頻道 > 宏觀時評 > 正文

          京滬粵地方“兩會”金融“熱力圖”緣何共指資本市場

          2021-01-28 00:54  來源:證券日報 張歆

              張歆

              1月下旬,雖然京滬粵的氣溫相差懸殊,但是其金融“熱力圖”卻十分相似。在三地各自召開的地方“兩會”上,資本市場是三地金融關鍵詞的“最大公約數”。

              筆者注意到,北京“兩會”的部署“單刀直入”,直接提出“推動新三板改革”,這也是北京市連續數年的堅定表態;上海“兩會”從制度建設和企業培養的中觀、微觀兩個維度入手,表示“加快培育一批‘硬科技’企業科創板上市”“深化科創板注冊制改革”;廣東“兩會”對于資本市場建設的規劃涉及最廣,包括“抓好廣州期貨交易所建設,支持深交所完善上市制度、開展‘新三板’轉板試點”。

              筆者認為,當前,我國經濟處于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經濟發展動能轉換和產業結構升級都迫切需要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資本市場肩負著資源調配的樞紐職責,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功能的發揮,對于實體經濟發展增效和產業引導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上市公司作為中國經濟的“核心成份股”,其質量提升也意味著經濟發展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從經濟發展模式來看,京滬粵可謂各有側重,但同時也共性頗多。2020年,北京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2.9萬家,獨角獸企業93家、數量居世界城市首位;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累計增長56.9%和58.5%;金融、科技、信息等現代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進一步提升。去年7月27日,新三板精選層設立,全國共有32家企業作為第一批精選層企業集體掛牌,北京市占據6家,掛牌數量居全國第一;截至目前的精選層45家企業中,北京市企業為8家,占比18%,仍排名第一位。

              上海市去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到40%;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2%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值增長6.2%;日均新設企業1665戶、增長12.8%,這些數據一方面體現了“硬科技”企業的快速成長,另一方面也正是上海市支持“深化科創板注冊制改革”的底氣。

              廣東省2020年GDP已經超過11萬億元,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56.1%、31.1%;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64.7%;金融業增加值近1萬億元。更重要的是,廣東省肩負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其與資本市場的互動將更為直接、高效。

              此外,京滬粵作為證券交易所和新三板市場的“地理意義”所在地,可以說是資本市場內部的重要樞紐,自然需要更多的肩負起推進注冊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一流交易所的區域職能。其中,由于轉板制度即將開啟,新三板的承上啟下作用將得以進一步發揮,因此,新三板市場改革被北京和廣東“兩會”直接點題,被上海“兩會”納入題中應有之意。

              筆者認為,對于京滬粵而言,未來三地金融市場尤其是資本市場建設,需要進一步同頻共振,同時應充分發揮其對于各自經濟發展輻射區域的引導、帶動作用,讓資本市場“熱效應”在更大范圍、更深廣度充分發揮。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