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家明
近日,深圳、北京、上海相繼出臺房屋租賃市場監管新規,從完善長租公寓監管制度和加大住房租賃支持力度入手,引導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
去年以來,各地長租公寓頻頻爆雷,租客和業主都成為受害者群體,政策出臺旨在堵住此前長租公寓企業的各類資金漏洞,“高進低出”、“長收短付”等經營模式被遏制,長租公寓市場必將迎來大洗牌。
除此之外,深圳提出要落實被強調許久的“租售同權”。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結合深圳戶籍遷入的相關政策,逐步推進租賃住房在積分入戶政策中與購買住房享受同等待遇。在加大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學位供給的同時,優化租賃住房積分入學政策。
租售不同權是租賃市場發展的重要阻礙,逐步推進租賃住房在積分入戶與購買住房享受同等待遇,有利于像深圳這樣的大城市吸引和留住更多人才。而在“租售同權”中,最受普通市民關注的莫過于教育問題,最近,“天價學區房”引發熱議,學區房高價現象在許多城市普遍存在。目前,深圳義務教育階段學位供給依舊緊張,優質學區房和普通學區房也許只是相隔一條街,但價格卻可以相差幾倍。在優質學區房稀缺的情況下,很難實現“同權”。即便實現同權,學區房的租金會不會由此大幅上漲?這些細節問題仍有待解決。
受多種因素影響,國內房地產市場近期出現分化,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房價在原本已高企的基礎上再度出現“躁動”。必須認識到,讓這些大城市房價回到普通人能夠承擔的水平,短期內并不現實,要真正解決大城市的住房問題,還得從租賃入手。然而,長期以來國內房地產發展“重購輕租”,房價大幅上漲,住房租賃市場卻長期不規范。因此,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進一步引導和培育公眾住房租賃消費觀念,健全和完善租賃市場政策,補齊租賃市場短板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