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業績“地雷”引發的短期風險仍在釋放,但多位基金經理均認為,部分公司年報業績預虧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資產的一次性計提,并不一定影響上市公司的內生成長性。經過本輪調整,部分遭遇“錯殺”的優質標的已經體現出較大的投資價值。
“短期的市場波動是受到了前期市場快速上行、部分企業盈利大大低于預期,以及投資者過度的情緒擾動等因素影響,待市場情緒逐步修復,股指有望在春節后重回震蕩上行趨勢。對于有較佳的基本面支持、估值有吸引力的優質個股,市場的非理性殺跌反而為理性投資者提供了低吸的良機,臨長假前可能是個合適的買點。”金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剛表示。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認為,從長期來看,市場對“績差股”的“出清”有利于A股市場長遠健康發展,而由情緒面等短期因素主導的調整或會帶來一批“錯殺”優質標的的投資機會。
華夏基金也表示,市場調整的空間相對有限,階段性調整不會演化為系統性風險,在短期風險釋放后,A股有望逐步企穩。另外,白馬藍籌股上漲的主邏輯沒有改變,確定性價值和確定性成長仍是當前市場的投資主線。
在光大保德信基金經理何奇看來,大多數成長股目前估值依然不低,需要耐心等待機會。盡管成長股的估值泡沫依然存在,但是內生業績增長確定的行業,一旦落入合理估值區間,或將具備中長期配置價值。
對于未來投資機會,匯豐晉信動態策略基金經理郭敏表示,去年以來,市場的風格越來越趨向于價值,未來熱點或將進一步分化。估值合理、內生成長性高、業績穩定性好的上市公司越來越受到投資者追捧。因此2018年的投資需要淡化風格,行業配置上趨于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