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只有“黑色星期一”,沒想到遇到的是“黑色一星期”,這是近日最流傳的段子之一。對于美股的“閃電崩盤”,市場把“原爆點”歸結于量化算法的強制拋售,以及衡量市場波動的“恐慌指數”VIX暴漲導致波動性衍生品巨量空頭平倉。瑞信董事總經理、亞太區私人銀行高級顧問陶冬直指,“資本市場遭遇了歷史上第一次算法股災。”
2009年以來,美股持續慢牛,大量資金從主動管理基金撤離,進入了費率更低的指數基金及ETF產品。據穆迪預測,ETF在未來10年內將持有美國股市50%的總市值,正在壟斷越來越多的市場流動性。如果市場有一半的資金跟指數有關,嚴重依賴趨勢型交易,那么指數一旦不能維持上升趨勢,觸發技術性賣盤的話,就像推導了第一塊多米諾骨牌,會導致嚴重的連鎖拋壓。
而2018年大家預期全球各國央行將逐漸收緊流動性,ETF基金的贖回量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也可能觸發技術性賣盤。在跌勢的第二個階段,“搬起石頭砸穿底”是最大的傷害。這點在過去兩年的小盤股行情中表現尤為突出。每一次股價超賣都有資金抄底,可是當他們發現這里不是底的時候,他們的成本比別人地,清倉更不擇手段,導致股價連創新低。
對美股崩盤的分析同樣也可以用在A股。2018年1月26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才提醒廣大投資者切勿跟風炒作、堅持價值投資,結果2月份價值投資就遭受重挫了,就跟指數基金的拋壓有關。
過去兩年,證監會一直在打擊各種題材炒作,引導資金做價值投資。這點跟美國的大部分市場資金集中于指數投資是類似的,市場缺乏投資風格的多樣性,美股的暴跌通過港股進而影響到A股的權重股。要知道,全球投資基金拋貨的時候,也是全球性的,畢竟權重股大部分已經有H股,港股一跌,A股必然受比價效應拖累,你沒有能力去接這么快的拋壓的話,股價就一瀉千里了。
A股市場的權重股還不僅僅是ETF拋壓的問題,因為權重股都是融資融券標的,股價一跌,融資融券那部分砍起來比誰都快,價值投資也會發生踩踏逃跑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