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A股延續漲勢,但漲幅大為收窄,成交量大致與周一持平。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0.44%至2827.63點,深證綜指漲0.71%至1585.78點。此外,中小板、創業板綜指分別漲0.68%、0.90%。
周一強勢的消費類股大多小幅調整,但醫藥股保持強勢。周二表現最強的是次新股,深次新股指數在周一大漲3.41%的基礎上周二續漲2.41%。次新股上漲有一定的市場基礎,理由有三:一是最近新股發行速度驟降,二是之前次新股調整相對充分,三是財報季次新股板塊相對容易出現“爆款”。
這輪反彈部分是由政策面驅動的,但市場成交量未能跟上。這一般暗示買盤不是很強,股指上漲主要與市場惜售情緒提高相關。這一點并不令人意外,畢竟之前那波下跌實在有些慘烈,之前逃離的資金目前多半還是心有余悸,很難痛快返場。
個人認為,對于一波上漲行情來說,初期成交量不足是可以容忍的,但如果持續無法放量,那么反彈行情就容易夭折。因此,投資者即使參與反彈也應堅持逢低介入,不宜追漲。如果手中持股短線上沖過快過高,可考慮暫時松手,或者換入中報預期更可靠的品種。
滬指此前那波調整跌去了約25%,估計股市在整固后還有上行機會。個人感覺,政策面很難容忍股市再度大跌,更何況大量上市公司的估值已跌到相對合理水平。如果中美貿易方面能有所緩和,那么股指在盤整后就可能進入放量拉升階段。
實際上,我對中美貿易問題并不是特別悲觀。最近我國在對外開放方面動作很多,這對于平衡國際貿易是有幫助的。退一步說,只要后續利空不是很大,已經超跌的股市應該都能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