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投資者一個真實、透明、合規的上市公司”,目前上市公司2020年年報披露已進入高峰期,在此之前,深交所已經緊鑼密鼓開展2020年度的年報監管服務各項工作,努力推動提高上市公司年報披露質量。
年報信披打好預防針
1月14日,深交所“例牌”發布關于做好上市公司2020年年度報告披露工作的通知,需注意的是,指定動作中也隱含監管新動向。
年度報告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最重要的環節和最核心的內容。近年來,退市新規、資金占用及違規擔保處置、公司治理專項行動等最新監管政策及要求先后發布,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建設,同時也對上市公司信披提出更高要求。
“給投資者一個真實、透明、合規的上市公司”,深交所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時報記者解讀上述通知出臺的意義,“明確監管導向,傳導監管政策,為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工作打好‘預防針’”。
通知先行,培訓接踵而至。1月29日,深交所通過遠程直播方式開展2020年年報披露線上培訓,培訓對象涵蓋深市全部上市公司現任董秘、證券事務代表及其他年報編制相關人員。培訓內容聚焦退市新規等具體實務操作,為上市公司做好年報工作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幫助。
“培訓實用性強,一方面加深了我對諸如退市新規、公司治理等的認識,另一方面監管部門的親身講解解答了我此前對部分規則的疑問,這些對于公司后續進一步完善治理體系有很大的幫助。”華南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向記者介紹。
聚焦五大突出風險
先行的還有深交所的2020年年報審查工作方案。
業績是否真實、準確、完整;資金占用與違規擔保是否已經清償或解除;公司治理是否規范;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是否涉及“大洗澡”;重組標的資產整合與業績承諾是否履行……
結合前期業績預告披露以及日常監管實踐,深交所針對性地制定了年報審查工作方案,重點聚焦五大突出風險,目的就是為了盡早識別風險,做好應對。
2020年是A股上市公司全面施行新收入準則和退市新規的第一年。數據顯示,截至4月20日,深市有140余家公司預計扣非前后凈利潤孰低者為負值。
深交所一直以來都對財務造假行為保持“零容忍”的從嚴監管態勢,而針對業績真實性,深交所構建了如同“繡花針”般精細化監管方案。
以業績真實性為例,深交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深交所將在年報審查中重點關注收入確認與計量、合并財務報表范圍、股權投資和金融資產分類確認、資產減值、資產處置損益、公允價值計量等重點會計科目,聚焦易于操縱利潤、規避退市指標相關事項,并將營業收入接近1億元、業績處于盈虧邊緣的公司年報納入重點審查范圍。”
再如資金占用與違規擔保方面,深交所深入挖掘違規占用擔保的相關線索:控股股東及關聯方是否出現債務風險、實質性違約等情形;是否利用購買理財產品等方式變相將資金轉移給大股東;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占用資金是否公允、合規等。
創業板監管與服務并重
2020年也是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落地之年。因此,創業板上市公司年度“成績單”備受關注。
透過深交所對于創業板實施注冊制首個會計年度的年報審查工作這一扇窗,能洞見“以信披披露為核心”監管理念的具體實踐情況。
“前移監管端口,加強和日常監管聯動”“立足分類監管、科技監管,提高監管效能”“深化交流服務,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深交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年報披露已進入高峰期,深交所監管與服務并重,創業板公司有條不紊地開展年報審查工作。
2021年1月,深交所通過線上培訓對創業板共計904家上市公司的2393名學員,著重講解退市新規、年報披露關注點及行業信息披露指引,明確注冊制信息披露要求變化、傳達注重信息披露質量的理念。此外,深交所還結合熱點事件、最新規則等編制《創業板上市公司監管交流》,進一步做好規則解讀工作。
審查方面,前述負責人介紹,深交所以信息披露為核心,重點關注了創業板公司財報真實性、資產減值合理性、公司治理水平、規避退市風險情形、信息披露質量等五大問題,促進提高創業板上市公司質量。
從審查情況來看,記者獲悉,2020年創業板年報審查不僅問詢力度加大,而且關注面更廣、更深。其中,追蹤規避退市風險情形作為監管重點關注問題,深交所在創業板公司年報審查中重點關注“擦線”企業是否存在大額異常關聯交易,是否新增與主業無關營業收入等情況。
此外,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以來,在“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方面加大力度,明確了簡明清晰、通俗易懂的總體要求,增加行業及風險披露要求,針對性地制訂了通信、網絡安全等行業信息披露指引等。但年報披露中,部分公司信息披露質量仍有進步空間,例如商譽減值具體過程、行業及風險披露不夠充分,創業板針對性要求公司進行補充披露。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創業板將嚴格執行年報審查的各項制度安排,加強持續監管、精準監管、分類監管、科技監管,督促公司規范運作、合規經營、如實披露,力求給投資者一個真實、透明、合規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