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股票頻道 > 證券要聞 > 正文

          港股系列改革措施加快推出 著力改善市場流動性

          2024-01-02 00:49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謝若琳 見習記者 毛藝融

              2023年受美聯儲加息等外圍因素擾動,恒生指數跌至近10年來的低位。港交所面臨估值低、流動性不足、融資難等壓力。

              挑戰之下,改革先行。2023年,港交所推進一系列改革,涉及上市規則、交易機制、數字化基礎設施等,改革舉措持續推出,意在改善港股市場流動性,進一步提升香港市場對更多優質企業和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港股改革要從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出發來打擊炒“殼”行為,鼓勵投資者做價值投資,同時也要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實現優勝劣汰,提升整體上市公司質量、鼓勵現金分紅。

              香港創業板改革啟動

              2023年,香港市場新股數量及融資金額較上年雙雙下滑。Wind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港股新上市公司數量共計70家;融資金額共計約463億港元,而2022年全年融資金額共計1046億港元。

              不過,港股IPO市場出現年末行情,僅2023年12月份已有14家新股上市,數量占年內新股總數的20%,是年內單月上市數量最多的月份。2023年12月29日,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12月22日更是迎來君圣泰醫藥-B、集海資源、瀾滄古茶、泛遠國際等四只新股同日上市。

              內地企業已逐漸成為港股IPO市場的重要角色。一方面,上述70家新股中,有67家為內地企業。另一方面,自2023年3月31日《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以下簡稱“備案新規”)實施以來,港交所成內地企業赴境外上市的主要選擇。據中國證監會官網披露,截至去年12月28日,已有171家企業提交備案,其中117家企業的目的地為港交所。并且,在已完成備案的80家企業中,擬赴港上市的有54家。

              據德勤預計,2023年港交所IPO募資額將在全球交易所中位列第六。此前2018年、2019年港交所在全球IPO市場排名第一,而2022年港交所名次跌至第四位。

              去年3月31日,港交所在《主板上市規則》新增設第18C章,為特??萍脊鹃_辟上市通道。自第18C章推出以來,目前僅有2單遞表企業,即黑芝麻智能、晶泰科技,并未達到市場預期。

              而改革舉措持續推出。港交所GEM(香港創業板)上市改革已啟動,新的“簡化轉板機制”于2024年1月1日生效。

              持續推進互聯互通

              作為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對中國金融行業的高質量對外開放至關重要。在此背景下,連接離岸與在岸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也不斷升級和優化。

              2023年以來,滬深港通交易日歷優化,全年新增最多10個交易日;滬深港通標的迎來大擴容,新增1000多只標的股票,且將外國公司納入港股通。此外,港交所推出了互換通和“港幣—人民幣”雙柜臺模式,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領先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

              港交所表示,未來還將推動人民幣柜臺納入港股通,促進港股人民幣計價交易,同時將推出中國國債期貨和A50期權產品,并豐富人民幣投資產品種類。

              此外,港交所不斷構建全球互聯互通。2023年11月29日,南方東英沙特阿拉伯ETF在港交所上市,這是亞太區首只追蹤沙特阿拉伯股票的ETF。中東資本加速涌入港股,在去年12月份,卡塔爾投資局擬以近16億港元認購金蝶國際股票,阿布扎比主權基金CYVNHoldings向蔚來追加22億美元投資。

              楊德龍表示,隨著經濟增長預期增強,預計2024年港股市場信心會大幅提升,屆時更多海外資金將回歸。

              改善港股市場流動性

              2023年以來,港股市場承壓,面臨流動性不足、估值過低、融資難三重難題。據港交所官網數據,2023年前11個月的日均成交額為1056億港元,其中11月當月的日均成交額為956億港元。

              從個股來看,流動性不足的壓力更加明顯。Wind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29日收盤,有822只個股年內日均成交額不足10萬港元,有76只個股年內日均成交額甚至在1萬港元以下。

              為改善港股市場流動性,香港特區政府在2023年8月29日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根據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施政報告,專責小組提交的報告中,包括促進海外發行人上市、便利上市人回購股份、維持惡劣天氣下交易、優化交易機制和拓展市場推廣等,以及未來繼續優化市場等建議。

              目前來看,港交所已持續響應上述建議,并推出改革舉措,包括維持在惡劣天氣下交易、引入庫存股便利更多公司回購等。

              在優化市場生態方面,港交所亦頻頻出手,加速劣質股出清。Wind數據顯示,去年全年58家港股退市,其中44家公司被港交所強制摘牌,顯示出其凈化市場生態的決心。

              高合資本合伙人孔慶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建議對上市公司回購以及港股通購買減少限制,但可以將分紅作為標準,對無理由不分紅的公司進行引導。

              此外,孔慶勛認為,對于最小交易單位、最小報價單位等細節也應當減少限制,這有利于中小市值公司恢復基本的流動性。而對于擾亂市場的“老千股”,也應當引入舉報獎勵機制,在維護市場秩序的同時引導資金長期持有優質公司。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