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股票頻道 > 證券要聞 > 正文

          權威解讀!事關量化交易監管

          2024-02-21 18:04  來源:證券日報網 

              本報記者 吳曉璐

              2月20日,滬深交易所發文稱,量化交易報告制度平穩落地。下一步,滬深交易所將建立健全量化交易監管安排,主要包括六方面舉措。

              “本次推出的量化交易監管‘組合拳’力度大,從多個維度加強監管,基本覆蓋量化交易業務運作的主要環節。”證監會市場監管一司相關人士表示,下一步,量化交易監管系列舉措將成熟一項、推出一項,并充分加強跟市場各類投資者溝通交流,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促進量化交易規范健康發展,維護市場穩定運行。

              市場人士認為,這次監管部門出臺的量化交易監管舉措,直擊市場痛點,體現了以投資者為本的監管理念,對于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市場公平有積極意義。

              六方面精準施策

              2023年9月1日,滬深交易所發布了《關于股票程序化交易報告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和《關于加強程序化交易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建立起針對量化交易的專門報告制度和相應監管安排,于當年10月9日正式實施。目前上述制度已平穩落地。

              2024年2月20日,滬深交易所表示,存量投資者已按要求如期完成報告工作,增量投資者落實“先報告、后交易”的規定,各方報告的質量總體符合要求,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量化交易監管打下了基礎。同時,滬深交易所表示,將結合報告信息,持續加強對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交易的監測分析,動態評估完善報告制度。

              據滬深交易所介紹,下一步,滬深交易所將建立健全量化交易監管安排,主要包括六方面舉措:嚴格落實報告制度,明確“先報告、后交易”的準入安排;加強量化交易行情授權管理,健全差異化收費機制;完善異常交易監測監控標準,加強異常交易和異常報撤單行為監管;加強對杠桿類量化產品的監測與規制,強化期現貨聯動監管。同時,進一步壓實證券公司客戶管理責任,完善與證券業協會、基金業協會的自律管理協作機制,加強對量化私募等機構的交易監管,等等。此外,滬深交易所將加強與香港交易所的溝通,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明確滬港通北向投資者的報告安排,將北向投資者量化交易納入報告范圍。

              據證監會市場監管一司相關人士介紹,此次公布的監管舉措,涵蓋各個環節,體現綜合施策的特點,同時每項都經過調研和市場分析,有比較強的針對性,體現精準施策。比如,針對速度優勢,采取措施進行有效遏制,減少對市場正常交易秩序的干擾;針對中小市值股票劇烈波動的情況,加強杠桿類產品的監測和規制,減少踩踏和共振。

              “未經報告的投資者不能進行程序化交易,這相當于首先讓投資者‘有照駕駛’,為及時發現違規行為、做好實時監控提供了制度條件。”上述人士表示。

              監管重點在高頻交易上

              證監會市場監管一司相關人士表示,證監會一直關注量化交易的發展和監管,近年來陸續推進了諸多工作,包括將量化交易納入證券法規制范圍、建立頭部量化機構的數據采集機制、加強量化交易監測分析、建立程序化交易報告制度、加強私募融券監管等。本次推出的量化交易監管“組合拳”力度大,從多個維度加強監管,基本覆蓋量化交易業務運作的主要環節。

              談及此次推出的量化交易監管“組合拳”,證監會市場監管一司相關人士強調,這不是為了“一棒子”打死量化交易,也不是禁止量化交易這種方式,而是在日常監管過程中發現量化交易較多出現交易頻率、報撤單頻率過高的情況,存在過度運用信息優勢,加劇信息不對稱等現象,給市場帶來的不公平性越來越明顯。

              “考慮到當下兩億投資者的市情,以及在特定市場環境下量化高頻交易存在加大市場波動的風險,有必要因勢利導促進其規范發展,更加突出以投資者為本。”上述人士說。

              本次量化交易監管重點放在高頻交易上。證監會市場監管一司相關人士表示,從國際經驗來看,境外市場普遍對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交易實施更為嚴格的監管,以防范對市場秩序造成負面影響。

              他山之石:境外監管經驗啟示

              從國外成熟經驗來看,境外監管機構從制度端、準入端、交易端、信息端、機構端等多方面,對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交易實施嚴格監管,減少高頻交易引發的潛在風險,防范并嚴打操縱市場等行為。

              從制度端來看,西方兩大法系國家對高頻交易監管側重點不同。德國、日本等大陸法系國家以成文法的形式對高頻交易實現集中規制。如德國于2013年通過《高頻交易法》,是全球首部針對高頻交易(含算法交易)的法案,規定了算法交易和高頻交易的定義和特征、監管機構職權、電子標記義務、交易所收費、交易監控指標、交易系統要求、市場操縱行為界定、相關記錄留存等。

              而英美法系國家一般僅對量化交易監管進行原則性規定,著重對量化交易產生的不良結果進行事后監管和處罰。如美國《多德一弗蘭克法案》明確禁止任何市場參與者參與、指定或意圖進行破壞性交易行為,包括伴隨高頻交易興起而出現的“幌騙”等市場操縱行為。

              從準入端來看,歐盟、德國、日本等大陸法系國家對高頻交易者實施準入注冊管理;英美法系國家對高頻交易者或者算法交易訂單進行電子標記,以便分析和調查是否存在操縱市場的行為。

              從交易端來看,境外監管機構普遍要求在交易所層面采用限制及風控措施,主要目的是鼓勵交易者提高報價質量,防止高頻交易者濫用技術優勢頻繁報撤單,給交易系統增加負擔,誤導其他投資者,造成市場極端波動。如限制高頻交易者的訂單成交比例;對高頻交易者實行差異化收費;限制過度使用交易系統;建立異常交易處置機制,避免對市場流動性和交易價格的瞬時大幅沖擊,防范交易結算風險。

              從信息端來看,為限制高頻交易者相對于其他投資者的速度優勢,以及保證高頻交易者之間的公平競爭,境外監管機構普遍限制個別高頻交易者獲取額外競爭優勢。如美國通過延遲訂單傳輸和執行,禁止閃電指令,來限制高頻交易者獲取交易信息的速度。但歐盟要求各交易所為所有愿意付費的合格投資者,提供主機托管服務,并且不允許從收費、信息透明度、光纖長度等方面對各類市場參與者進行差別對待,保證交易速度基本一致。

              從機構端來看,境外監管機構對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及其客戶,以及高頻交易者普遍提出嚴格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要求,強調主體責任。

              對于證券期貨經營機構,重點強調其對高頻交易者的管理職責。一方面要求禁止無審核接入。要求程序化交易指令在進入交易所前,須經過經紀商的風控系統,過濾錯誤或者不適當的交易指令。另一方面要保障技術系統穩健安全。

              對于高頻交易者,強化其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大多國家要求算法交易商需要具備有效的系統和風控措施,能夠受到適當交易閾值或限制的約束,避免因發送錯誤訂單而引起的市場失序,并及時對交易系統進行測試以保證滿足相關規章制度要求。此外,部分國家還要求高頻交易者具備應急處理措施、管理人員有相關資質和權限、保存交易記錄、進行事后分析和檢視。

              市場人士認為,前期A股建立的量化交易報告制度,對高頻交易作出額外報告要求,以不影響交易所系統安全和正常交易秩序為準則,這也符合國際通行辦法。

          (編輯 喬川川)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