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股票頻道 > 行業研究 > 正文

          中藥股新年首個交易日掀漲停潮 股價飆升難掩行業發展之困

          2022-01-05 01:10  來源:證券日報 張敏

              本報記者 張敏

              2022年第一個交易日,A股中藥行業上市公司上演了一波漲停潮。

              同花順數據顯示,1月4日,新光藥業、同仁堂、健民集團、精華制藥、太極集團、九芝堂等中藥上市公司漲停。

              截至收盤,A股中藥板塊30家上市公司漲幅超5%。

              據《證券日報》記者觀察,在2021年年末,中醫藥行業迎來政策“大紅包”。2021年12月30日,國家醫保局、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于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充分發揮醫療保障制度優勢,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對于中藥板塊二級市場的股價表現是否可持續,市場也有不同的聲音。

              廣州圓石投資醫藥行業首席研究員李益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藥板塊上市公司市場表現是階段性博弈機會。對標消費屬性、提升估值邏輯不是很確定,中藥醫保擴容和市場擴容的邏輯并不是很清晰。市場上看好中藥板塊的邏輯是量價齊升,其實單位價值量沒多大變化。

              政策利好不斷

              多家中藥公司股價翻倍

              “近年來,生物藥、化學藥創新發展,相關企業估值大幅提升,而中醫藥板塊一度受到資本市場的冷落。”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記者介紹,隨著國家鼓勵中醫藥政策的持續推出,中醫藥發展、尤其是資本市場對中醫藥的態度持續升溫。

              2021年12月30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于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藥機構納入醫保定點;加強中醫藥服務價格管理;將適宜的中藥和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完善適合中醫藥特點的支付政策等等;中醫醫療服務項目可暫不實行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鼓勵將中藥配方顆粒納入省級醫藥集中采購平臺掛網交易。

              銀河證券發布的研報認為,中醫藥產業是國家重點保護產業之一,國家相關政策積極鼓勵中藥產業和中藥飲片行業的發展,各省市相關監管部門也制定了相關政策條款加大對中藥行業及相關企業的扶持力度。行業監管體制的持續完善和行業法規政策的支持有利于中藥行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利好政策的發布讓中藥板塊上市公司2022年首個交易日迎來漲停潮。1月4日晚間,濟川藥業、新天藥業發布了股價異動的公告。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月4日,近3個月以來,31家中藥板塊上市公司區間漲幅超30%。

              龍津藥業、隴神戎發、精華制藥、健民集團四家上市公司區間漲幅超100%。濟川藥業、紅日藥業、華森制藥、太極集團等公司區間漲幅超50%。

              然而,在李益峰看來,在醫??刭M、用藥合理化等大趨勢下,中藥行業逐漸進入低增速時代,長期投資價值難覓。未來絕大部分中藥大品種都面臨持續降價壓力,銷量的增長均已進入市場成熟期,新產品接替普遍匱乏,所以估值上難有持續提升空間。

              估值提升之際

              中藥企業亟待創新轉型

              資本市場熱鬧背后,是中醫藥行業亟待創新發展的困境。

              李益峰表示,中藥的結構性機會在一些細分行業,如口服制劑:有循證醫學證據和指南的口服中藥品種,市場空間還比較大,有望憑借確切療效可以逐漸取代中藥注射劑的個股有一定的機會。中藥行業未來投資紅利是:獨家品種(長期增量)+醫保放量(或基藥放量)+壟斷提價(稀缺品牌),該領域個股機會比較明顯。

              “近年來,鼓勵中藥新藥審批的利好政策密集出臺,然而實際過審的數據并不樂觀。”一位中藥行業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的新藥審批制度與中藥自身特點不相適應是導致中藥新藥審批難的核心原因,應盡快推動建立起符合中醫藥自身特點的中藥審批機制。此外,在中藥創新專利保護等領域,也亟待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

              值得關注的是,中藥創新藥審批的數量在2021年迎來了大幅增長。華安證券發布的研報稱,在2016年至2021年的191個申報項目中,中藥創新藥的比重逐年大幅提升,2021年中藥創新藥申報占比為65%,是2020年的2倍,2019年的5倍左右。在審批端,2017年至2020年共20款創新中藥獲批。2021年獲批12個,中藥創新藥獲批提速。在臨床端,根據可統計數據,近8年國內共開展905項中藥相關臨床研究,更注重循證醫學和上市后再評價;近3年來看,伴隨著創新藥的大浪潮,中藥III期臨床比例逐步提升。

              除了傳統中藥的創新研發外,頭部企業也加速向生物藥、化學藥創新方向布局。1月4日晚間,白云山發布公告稱,分公司白云山制藥總廠于近日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準簽發關于BYS10片的《藥物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白云山制藥總廠將于近期開展該藥物的臨床試驗。據了解,BYS10片是白云山制藥總廠研發的選擇性RET小分子抑制劑,適應癥為非小細胞肺癌、甲狀腺髓樣癌等晚期實體瘤。

              據記者梳理,包括云南白藥、天士力、步長制藥等傳統中藥企業近年來都加快了創新的布局。

              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中藥創新的難度依然存在,而布局化學藥、生物藥是企業多元創新發展的另一個選擇。”

          -證券日報網
          • 24小時排行 一周排行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