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穎 喬川川
編者按:隨著年報披露逐漸進入密集期,機構最新持倉情況也浮出水面,社保、險資和券商三大機構持股動向更是受到投資者的關注?!蹲C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統計發現,截至昨日,滬深兩市已有238家公司披露2017年年報,其中88家公司前十大股東中出現社?;?、券商和險資的身影。三大機構合計新進增持53只個股,其中,46只個股年報凈利潤實現增長,占比達87%。今日本報特對上述三機構最新持倉變化進行梳理分析,以供投資者參考。
社?;?2只個股持倉市值均超5億元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截至昨日,兩市共有238家公司披露了2017年年報,其中社?;鸪謧}42只個股,進一步看,社?;鸨酒谛逻M與增持24只個股,7只個股持股數量不變。
新進方面,社?;鹑ツ晁募径刃逻M10只個股,南山鋁業、桐昆股份、江南高纖、方大特鋼和深天馬A等5只個股社?;鸨酒谛逻M股份數均在1000萬股以上,另外新進的5只個股分別為:恒力股份、八一鋼鐵、伊力特、理工光科和國泰集團。
從增持角度來看,新綸科技、樂普醫療、牧原股份、大亞圣象、山東黃金、快樂購、新城控股、我武生物和北京文化等9只個股社?;鹑ツ晁募径仍龀止煞輸稻忧?,均超100萬股。
據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績優仍是投資風格穩健的社?;鹦逻M增持個股的主要特征。
截至昨日,上述24只社?;鹦逻M與增持股中,20只個股年報凈利潤實現不同程度增長,八一鋼鐵、方大特鋼、新綸科技、江南高纖等4只個股年報凈利潤同比增長均超100%,業績表現十分搶眼。
值得一提的是,從持倉市值來看,按去年四季度末收盤價測算,42只社?;鸪謧}股中,樂普醫療(28.12億元)、小天鵝A(23.18億元)、新綸科技(14.56億元)、萬華化學(13.89億元)、華潤三九(13.00億元)、牧原股份(12.95億元)、長春高新(10.49億元)、大華股份(8.21億元)、桐昆股份(6.25億元)、新城控股(6.12億元)、大亞圣象(5.70億元)和先導智能(5.13億元)等12只個股社?;鸪謧}數額較大,均超5億元。
險資7只持倉股被券商扎堆看好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截至昨日,兩市共有238家公司披露了2017年年報,其中險資持有45只個股,新進與增持21只個股。
進一步看,江南高纖、海達股份、明泰鋁業、峨眉山A、湯臣倍健和安通控股等6只個股險資去年四季度新進數量居前,均在500萬股以上,其余新進的4只個股分別為:衛星石化、聯得裝備、科森科技和英維克。
增持方面,平安銀行、南鋼股份、大華股份和威華股份等4只個股增持股份數量居前,均在1000萬股以上,其余被險資增持的個股分別為:岱美股份、勝宏科技、長春高新、同花順、南洋科技、越秀金控和浙江美大。
從上述21只險資新進與增持股的年報業績情況來看,有20只個股年報業績呈現不同程度增長,南鋼股份、衛星石化、南洋科技、江南高纖等4只個股年報凈利潤同比均實現翻倍。另外,安通控股、長春高新、岱美股份、明泰鋁業和大華股份等個股年報凈利潤同比增幅也均在30%以上。
從機構評級來看,險資持倉股后市表現受到機構的普遍看好,21只險資新進與增持股中,有14只個股近30日內被機構給予了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其中浙江美大、大華股份、衛星石化、聯得裝備(8家)、長春高新(8家)、湯臣倍?。?家)和同花順(5家)等7只個股被扎堆看好,近30日內機構給予看好評級家數均在5家及以上。
對于險資增持數量居前,機構扎堆看好的大華股份,中信建投證券表示,安防行業整體穩健增長,公司作為行業龍頭之一,受益明顯,收入增速創近四年新高,盈利能力持續提升。維持“買入”評級。
券商新進與增持14只個股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截至昨日,兩市共有238家公司披露了2017年年報,其中25只個股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券商的身影,具體來看,券商本期新進與增持14只個股。
進一步看,新進橫店東磁、方大炭素、深赤灣A、峨眉山A、凱恩股份、華微電子、博威合金、塔牌集團、江化微等9只個股,增持大亞圣象、樂普醫療、四川金頂、武漢控股、岱勒新材等5只個股,增持后總持股數量依次為2407.61萬股、1246.10萬股、530.00萬股、428.68萬股、79.67萬股。
從上述14只券商新進增持股的年報業績情況來看,有12只個股年報業績呈現不同程度增長,方大炭素、凱恩股份、四川金頂、岱勒新材和華微電子等5只個股年報凈利潤同比均實現翻倍。從年報凈利潤絕對額來看,方大炭素(36.20億元)、樂普醫療(8.99億元)、塔牌集團(7.21億元)、大亞圣象(6.59億元)、橫店東磁(5.78億元)和深赤灣A(5.04億元)表現突出,年報凈利潤均超5億元。
對于券商新進數量居前,年報業績優異的方大炭素,中泰證券表示:行業供需偏緊格局帶來石墨電極產品價格大幅攀升,公司業績顯著改善。盡管近期供需基本面有所波動,但產品價格及盈利依然維持高位。綜合考慮,維持“增持”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