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珊
最近“中國芯”話題備受國人關注,A股市場匯頂科技、軟控股份、深科技、中穎電子等十余家芯片產業鏈公司通過交易所互動平臺等方式透露最新研發進展,向市場傳遞積極信息。由此引發的上市公司自主研發及其投入動向,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透過剛剛披露完畢的A股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我們可以發現,A股上市公司以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營造創新氛圍、補齊短板、培育發展新動能,主動適應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發展趨勢正在形成,研發創新實力已經越來越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標尺和鞏固行業地位的基石。
據滬深交易所日前發布的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分析報告統計顯示,A股上市公司2017年研發投入喜逾5000億元。其中,滬市實體創新類公司研發投入達到2500余億元,同比增長8.55%;深市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合計2688.094億元,同比增加23.75%,研發投入絕對額連續三年明顯增加。深市整體平均研發強度2.61%,204家公司研發強度超過10%,占深市公司總數的9.69%。
可以說,A股市場一大批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行業公司迅速成長,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形成“老中有新、新中更新、新老融合”多點突破的新發展局面。
另據統計,在2017年研發費用超過50億元的16家公司中,有10家公司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超過100億元,而201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凈利潤在“百億元俱樂部”的成員僅43家公司。大力發展科技創新,建立起以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等為核心內容的新優勢,提高核心競爭力,不僅令上市公司業績呈現良好發展勢頭,也一度引發以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為代表的科技含量高的“創藍籌”行情持續發酵。對此,有專家預計,這一大趨勢有望在后市行情中再續。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還有不少科技“短板”需要補。作為科技創新的助推器,為科技創新提供高效便捷、成本合理的融資服務,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增長,不僅是資本市場的使命,也是上市公司的責任。
但可以肯定的是,上市公司依靠創新發展實現內生增長,不僅為提供經濟發展新動能作出貢獻,更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筆者相信,未來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企業將成為資本市場主力軍,形成顯著的集聚效應,為高質量發展續航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