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B股指數及深證B指顯著下跌,多數時間不受關注的B股成為市場焦點。業內人士表示,B股近幾年均處下跌通道中,此次下跌的原因可能包括QFII額度放開、個人賬戶不得出借等,但與“拋售中國資產”完全沒有聯系。統計數據顯示,B股大跌次日,A股上漲概率較大。
B股指數下跌5.10%
數據顯示,截至12日收盤,B股指數下跌5.10%。其成份股中,跌幅最小的老鳳祥B、寶信B分別下跌1.71%、1.15%。而跌幅居前的國新B股、凱馬B、??谺股跌停,東貝B股等跌幅超9%。深證B指下跌2.53%,成分股中寧通信B、東旭B跌幅超過9%,大東海B、冰山B、山航B、皇庭B跌幅超過6%。
對于B股的下跌,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有人認為是新證券法關于個人賬戶不得出借所引發。B股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中國境內,滬深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資股,由于賬號之前有借用海外人士護照開戶的情況,又加上B股交易量小,以及籌碼集中的特點,一旦有資金拋售就會造成大跌。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長期以來,B股相對A股一直折價比較明顯,成交量遠不及A股。隨著境外投資額度的開放,使得海外資金能夠直接通過QFII和RQFII投資,突破原交易限制,更多參與中國市場,B股吸引力有所弱化。
美港資本創始合伙人張李沖表示,B股大跌的原因從短期而言,可能是面值退市引起的恐慌拋售,同時由于B股流動性較弱,無法承接相應拋盤。
與“拋售中國資產”無關
分析人士認為,對于B股下跌,A股投資者不用過于擔心。
陳靂認為,B股大跌與“拋售中國資產”完全沒有聯系,B股的小體量并不代表什么,不能代表中國資產。只不過資金選了其他更好的投資途徑而已。
楊德龍表示,B股是資本市場的歷史遺留問題,這些年參與者較少,B股成交量不斷萎縮,之前有一些公司嘗試了B轉A、B轉H的方式。但是并沒有普遍推動,現在B股不足100只,與A股相比差距甚大。據統計從1991年5月23日以來,在今年5月12日之前,B股指數有85次跌幅超過6%,對當天的A股走勢都形成一定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有58次B股暴跌之后,次日滬指出現上漲。也就是說,B股的下跌對于A股市場的拖累是短暫的,不必過于擔憂。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表示,B股作為邊緣性市場,是A股市場的追隨者,走勢對A股不具先導性意義。
對于A股市場,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秦培景表示,5月外圍擾動因素有限,抓住5月上漲的時間窗口更為重要,無需過多關注漲速和空間。5月是二季度最好的投資窗口,節奏上傾向于慢漲,配置上依舊建議以新舊基建及相關科技龍頭(5G、云計算、新能源車等)為主線,同時建議布局前期受疫情壓制的優質滯漲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