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穎 見習記者 任世碧
10月12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上證指數下跌1.25%,深證成指下跌1.62%,創業板指下跌1.81%,兩市成交額不足萬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以汽車板塊為代表的消費類個股表現活躍,而汽車板塊整體微跌0.11%,跑贏上證指數表現。具體到個股方面,科博達、京威股份、ST八菱、*ST眾泰等4只個股漲停,保隆科技、新泉股份、長城汽車、*ST銀億、廣汽集團、金鴻順等個股漲幅也均逾3%。
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持續上升,對汽車板塊形成支撐。10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汽車銷量1862.3萬輛,同比增長8.7%。其中,1月份-9月份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高至11.6%,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215.7萬輛,同比增長1.9倍。9月份,中國汽車銷量同比下降19.6%,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35.7萬輛,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48.4%。
對于汽車板塊的行情表現,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助理劉寸心表示,“國內汽車市場9月份同比下滑明顯,主要是由于近期芯片供應受限。盡管傳統燃油車銷量低迷,但新能源汽車銷量卻仍然亮眼,反映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景氣度。建議關注新能源汽車行業及其產業鏈相關公司反彈機會。”
“芯片短缺持續不減新能源高增態勢,比亞迪、特斯拉等銷量再創新高。”國海證券表示,當前汽車市場整體仍處在周期向上,恢復性增長的復蘇態勢。疫情防控常態化后國內車市集中度將近一步提升,重點推薦有結構性機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及智能汽車相關公司。
據同花順數據,截至10月12日收盤,華域汽車、廣東鴻圖、隆盛科技、飛龍股份、寧波華翔、ST八菱、蘇奧傳感、中捷精工等8家公司披露了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這些公司業績全部預喜。
受多重利好提振,部分市場主流資金開始布局汽車股。10月12日,汽車板塊內共有41只個股呈現大單資金凈流入態勢,其中,比亞迪、長城汽車最受追捧,大單資金凈流入分別為2.37億元、1.16億元,長安汽車、京威股份、科博達、廣汽集團、星宇股份、凌云股份、天汽模等7只個股當日也均受到千萬元以上大單資金青睞。
國慶節后北向資金也紛紛涌入汽車股進行加倉。統計顯示,截至10月12日,有77只汽車股獲北向資金持倉,有18只個股節后被北向資金增持。其中,拓普集團、宇通客車、華域汽車等3只個股節后北向資金合計增持數量均超百萬股,分別為469.42萬股、220.44萬股、151.07萬股。
對于汽車板塊的投資機會,止于至善投資總經理何理對記者表示,“汽車行業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三大增長引擎,汽車行業被譽為工業中的皇冠,是典型的高端制造產品,其產業鏈分布較廣。除了近期火熱的新能源汽車外(電動化),建議從以下三角度挖掘投資機會:1.智能化;2.自主品牌汽車崛起;3.汽車后市場及新商業模式。”
汽車板塊近期調整較多,中長期趨勢如何?天風證券認為,整車具備電動化與智能化大邏輯,且中長期基本面向上,短期可逢低關注;零部件現階段性價比較為突出,建議優選賽道龍頭。伴隨芯片短缺逐步緩解、原材料價格企穩等有利因素,汽車行業產銷及盈利有望于今年四季度起逐步復蘇,疊加汽車智能電動大浪潮,基本面及估值有望共振向上。整車板塊建議把握兩條主線:1.具有中長期發展潛力的民營自主品牌長城汽車;2.機制體制改革,拆分智能電動板塊單獨運營的國有自主車企廣汽集團、長安汽車、上汽集團等。
表:節后獲北向資金增持的汽車股一覽

制表:任世碧
(編輯 李波 上官夢露 策劃 趙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