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A股市場未能延續強勢,三大指數午后跌幅持續擴大,滬指失守3400點整數關。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前期領漲品種殺跌,是拖累昨日股指走弱的主要原因。
自4月末見底以來,滬指從2863點出發,直至本周二最高觸及3412點,兩個月內幾乎保持單邊上揚態勢。新能源等成長主線無疑是帶動指數沖關的主力品種,Wind新能源指數同期漲幅接近60%,長安汽車等一批龍頭公司股價較低點完成翻倍,部分個股創出歷史新高。
如果說5月資金遵循的是“超跌反彈”邏輯,那么,隨著大量新能源股票股價重返歷史高位,后續若要進一步推動股價上漲勢必回歸基本面。另外,在經歷短期大漲后,部分成長賽道的“交易擁擠”現象不容忽視,短期股價波動或將加大。
東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鄧利軍表示,當前光伏、風電、鋰電等主要成長板塊的交易擁擠度均已接近2021年10月時的水平。據其測算,用板塊相對全部A股的換手率比值及成交額占比進行衡量,可看出上述板塊的交易擁擠度大多觸及近90個交易日兩倍標準差,這一擁擠度情況與2021年10月份類似。
天風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宋雪濤也表示,6月第4周(20日至24日),A股市場30個行業中,交易擁擠度在中性水平以上的行業上升到13個(前一周僅有5個),顯示資金情緒修復已基本完成。他判斷,市場反彈將進入“第二階段”,此時行業輪動特征可能更為明顯,行業配置需要逐漸參考行業景氣度。
“景氣度”是眾多機構展望下半年行情時提到的關鍵詞,特別是進入7月后,上市公司半年報密集發布將再次把基本面因素擺上臺面。對A股整體而言,機構普遍預計二季度將成為全年盈利的相對低點,半年報業績或將取代流動性,成為決定下一階段市場或行業走勢的核心變量。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師王漢鋒提示,隨著前期市場過度悲觀的預期得到糾正,A股市場可能逐步進入基本面修復的驗證階段,需要更多考慮中期的主要矛盾。后市將逐漸進入短期“復蘇交易”與中期“不確定性”交織的糾結期,后市上升空間可能需要更多積極的基本面催化劑,尤其是盈利預期的環比改善。
鄧利軍認為,7月A股市場將進入反彈后期的震蕩格局,核心變量是半年報業績和機構資金流向,半年報業績較好且機構偏好的方向值得關注。具體來看,在內外因素持續催化下,軍工行業半年報業績有望持續創出新高;供需格局持續改善背景下,有色、化工等周期行業半年報業績也有望超出預期。
除了交易擁擠度、半年報業績等內部因素外,美債收益率波動、海外通脹水平、地緣局勢變化等外部因素也對熱門賽道中的資金情緒產生影響。整體來看,在中外經濟周期顯著錯位的大背景下,中國股市的性價比在全球范圍內具備優勢。但隨著前期悲觀情緒得到有效修復,市場風格也大概率從“普漲”轉為“結構分化”,背后的機會與風險均值得投資者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