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場呈現顯著的結構性行情,大市值股票表現明顯強于中小市值股票,這一情況在次新股板塊中也有所體現。
昨日盤中,兩只市值50億元左右的中等市值次新股吉大正元、振邦智能,開盤后僅3秒和24秒便走出了從漲停到跌停的“天地板”。
這兩只次新股昨日遭遇極端行情,是近期次新股板塊內部結構性分化的一個縮影。整體來看,次新股板塊近期的分化格局大致體現在三方面:
首先,非注冊制次新股上市后的連續漲停天數大幅縮減。
以中小板為例。去年四季度上市的所有中小板次新股,目前僅中晶科技一只尚未開板。其余已開板的次新股平均連板天數僅3.53天。而去年前三季度上市的中小板次新股,上市后平均連板天數有6.14天。
自去年12月份以來,已陸續有兆威機電、同興環保等市值在100億元以下的中小板次新股發生“上市次日即開板”的情形,這在過去也是很少出現的。
其次,次新股開板后表現急劇分化,大市值股票表現顯著優于中小市值股票。
2020年以來A股市場共上市了403只股票,剔除10只上市不滿5日的,并將剩下393只次新股按照公司市值從高到低三等分后可以發現,在近期上證指數收獲日線6連陽的過程中,高市值組平均股價漲幅達7.78%,成功跑贏大盤(漲幅5.84%);中市值組平均股價漲幅為1.76%,表現落后于大盤;低市值組平均股價甚至下跌了4.82%,完全與大盤走勢背離。
最后,賣方機構研報對次新股的覆蓋度也呈現差異化。
東財Choice數據顯示,去年以來上市的403只次新股中,有206只至今還沒有被任何一家券商研報覆蓋,占比超過50%。而剩下的有券商研報覆蓋的公司中,研報數量也顯著向頭部公司集中。
如去年9月份上市的醫美龍頭愛美客,目前已有24家券商對其發布了投資評級;去年10月份上市的糧油龍頭金龍魚,目前有19家券商發布了投資評級。此外,公牛集團、斯達半導等各領域龍頭品種的評級機構家數也在15家以上。相對應的,這些獲券商研報集中覆蓋的次新股,近期市場表現明顯強于未被券商研報覆蓋的次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