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偉
線控底盤包括線控轉向、線控制動、線控懸架、線控油門/驅動、線控換擋等五大子系統,通過電信號代替機械傳動部件,實現對汽車底盤各執行系統的主動控制,符合底盤執行機構標準化、模塊化,解耦化、運算控制集成化、協同化發展趨勢,是近年來電動汽車、智能汽車的底盤系統重要發展方向。
10月27日,在《證券日報》社舉辦的2023汽車資本論壇上,《證券日報》記者專訪了同馭汽車董事長兼總經理舒強。舒強向記者表示:“隨著國產化率提速,國產線控底盤的市場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未來國內市場規??蛇_2000億元/年。廣闊的藍海市場正在我們眼前。”
傳統燃油車的底盤系統由驅動、轉向、制動、懸架四部分組成。由于機械、液壓零部件繁多,結構復雜,不能通訊,無法滿足高階自動駕駛對車輛操控性和主動安全的需求,在高延遲時間下容易影響行車安全。而通過“線束傳輸信號+電機直接驅動”能實現對執行機構高效、精準的控制。
舒強給出相關數據進行比較:“如果是傳統的制動系統解決方案,主動制動響應時間需要500毫秒以上,在高速行車中需要自動緊急制動時會導致制動距離過長。而線控制動系統的響應時間僅為120毫秒至150毫秒,我們的新一代產品甚至可以做到90毫秒。對于擁有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的智慧汽車、電動汽車而言,更上了一層保險。”
舒強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國內每年汽車銷量在2600萬臺左右,如果自動輔助駕駛技術完全普及,則至少有2000萬臺汽車需要使用線控底盤技術。線控制動、線控轉向、線控懸架三大線控底盤系統的單車價值約為1萬元,等于一年的國內市場規模為2000億元。”
在這一領域當中,歐美日韓企業已經紛紛布局搶抓市場。德國博世、大陸、采埃孚,日本日立、愛德克斯、捷太格特,韓國萬都等已開發了線控底盤產品。同馭汽車也瞄準了這一賽道,先后開發出多款線控制動產品,并加緊對線控轉向產品的技術攻關。
舒強向記者表示:“線控底盤是新興技術,是汽車底盤領域的顛覆式變革,也是汽車新四化升級的關鍵技術之一。過去,線控底盤這一領域主要是國外零部件巨頭廠商所壟斷,不僅產品價格高,而且對國內整車廠的配合度、開放度差強人意。由于線控底盤的技術門檻頗高,對產品的可靠性、安全性、一致性更是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國內雖有一些企業嘗試,但真正能實現大批量產的還是少數。”
面對技術難題,同馭汽車集合高校智慧進行產學研聯合技術攻關。成立于2016年的同馭汽車是同濟大學重點孵化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偛亢脱邪l中心設立在上海,擁有上海嘉定、江西宜春兩大生產基地,已建成年產能150萬套的智能制造中心。早在2012年,同馭汽車的核心團隊選擇自主研發路徑,開發線控底盤核心技術。目前產品覆蓋線控電子液壓制動系統、集成式線控電子液壓制動系統、電子駐車制動系統、防抱死制動系統、電子穩定性控制系統等智能制動系列產品。目前,同馭汽車已為80多家知名客戶配套100余款車型的線控底盤產品。

同馭汽車的生產車間(供圖:同馭汽車)
舒強向記者表示:“由于線控底盤技術更加模塊化、集成化,取消了一些輔助裝置,在提升汽車智能水平的同時,也為整車廠重構供應鏈,實現了供應鏈的縮鏈和簡化。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線控底盤必然遵循模塊化、標準化、解耦化、集成化、協同化的路徑,先到者必得先機。國內企業加速這一領域的科技攻關和市場開拓,有利于實現國產化替代,進而尋求國際市場話語權。”

同馭汽車董事長兼總經理舒強在2023汽車資本論壇上(攝影:肖偉)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