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釗
“合資企業的價值必須要被看到,合資企業也絕不是某些輿論眼中可有可無的存在。合資企業也貢獻著稅收、吸納著就業、提供可靠的產品、持續的研發投入”,寰球汽車集團總裁李鴻武11月1日在“寰球思想匯”上點出了汽車行業的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165個大大小小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但普遍虧損。日前廣汽集團披露了2023年半年度報告,廣汽埃安在今年六七月份已連續兩個月實現盈利,意味著廣汽埃安成為繼比亞迪、理想之后,第三家實現盈利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傳統汽車龍頭老大豐田汽車豐田2024財年上半年(2023年4月至9月)總營收為21.98萬億日元,較上年同期的17.71萬億日元增長24%;凈利潤為2.65萬億日元(約為1293億人民幣),上年同期為1.22萬億日元。而中國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為109.54億元人民幣,雖同比增長204.68%,但僅為豐田汽車凈利潤的8.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前九個月自主品牌依靠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速增長實現累計市場份額突破51%,反觀日系品牌零售市場份額跌至16.6%,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豐田汽車在全球市場拔得頭籌,銷量創歷史新高,但在中國不得不承認“當地企業的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下”造成產量下降了7%。
就連豐田汽車引以為傲的世界單一汽車產品銷量冠軍——卡羅拉在中國近幾年也遭遇了銷量大跌的困境,一汽豐田的發展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一汽豐田如何破局發展困境,保證市場優勢并且持續擴大呢?

企業供圖
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公關總監王志強表示,未來,一汽豐田將圍繞四個方面去不斷深耕:第一,打造多元化的產品布局,即技術路線的多樣化,HEV、PHEV、BEV、FCEV、GAS五種技術路線,豐田都會不遺余力地扎根中國去研發;第二,堅持以用戶為中心,即用車場景的多樣化,這也是一汽豐田一直以來不斷考慮的問題,適應目前中國市場消費導向的變化;第三,增強產品的可靠性。所謂的可靠,一個是在使用的過程中的“流暢度”,另一個是多場景的“適用度”,讓品質成為一汽豐田的“金字招牌”;第四,持續深化智能安全標簽。讓消費者買得安心,用得放心。
同時,他表示:“未來,一汽豐田將積極適應中國的市場,以中國市場的消費者導向為技術研發導向,把大量的研發工作放在中國,做到‘雙線并行’。”
在當前電動化、智能化迅猛推進的時代,作為一汽豐田優勢產品,還需要在智能化技術上持續突破。

企業供圖
正如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所表示的那樣:“當下,整個汽車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所以留給企業的‘容錯率’并不多,這就需要企業有足夠的定力,去堅持正確的技術發展路線。”
今年,恰逢一汽豐田成立20周年。20年里,一汽豐田實現了3大生產基地投產、累計超1050萬產銷、破1.6萬億營收、納稅2900億、“豐尚”公益投入1.4億、為產業上下游貢獻80余萬就業崗位。一汽豐田過去20年的成功說明,市場化改革和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性發展是汽車產業的核心推動力。
(編輯 張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