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作為東風集團向新能源與高端化雙向進軍的扛鼎品牌,嵐圖汽車在今年下半年漸入佳境,產品交付量實現“五連漲”,其中10月份超過了6000輛,創下品牌成立三年以來的交付量新高。在此背景下,嵐圖汽車再接再厲,提出了今年年底要實現月交付量破萬輛的目標。
“我認為,卷就是競爭。企業是需要通過更好的產品和技術去競爭,通過不斷的創新,提高運營效率以及產品和服務的上限,給用戶提供更好、更完整的服務,從容應對當前卷的現狀。只有通過突破創新,在發現一個新的賽道時,行業的內卷才可能被真正地解決。”日前,嵐圖汽車CEO盧放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最新的追光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采用中央集成式SOA電子電氣架構,是劃時代的產物,它將推動豪華車進入混動時代。
預測PHEV市場未來前景廣闊
在2023年廣州車展上,嵐圖汽車首款電混轎車嵐圖追光PHEV開啟預售,預售價26.69萬元起。該車定位新行政電動旗艦,最大純電續航和綜合續航分別為262公里和1260公里。在發布會上,盧放喊出了嵐圖追光PHEV“將打響突破傳統豪華瓶頸的第一槍”的口號。
縱觀當前的豪華汽車市場,混動車型主要以增程混動和PHEV插電式混動為主,而嵐圖追光PHEV作為第一款基于純電平臺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開辟了一個某種意義上的確開辟了一個新的細分市場。
在盧放看來,PHEV和傳統豪華混動車之間的區別主要有二。首先是技術路線的區別,嵐圖追光PHEV是純電架構打造的車,而BBA的PHEV則是從燃油車改過來的,是BBA為了滿足排放政策而產生的車;第二是架構區別,嵐圖追光PHEV采用中央集成式SOA電子電氣架構,智能化體驗方面超過傳統燃油車。綜上,他認為,一個是劃時代的作品,一個是政策性的產物,嵐圖追光PHEV必然會把豪華車帶入真正的混動時代。
據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嵐圖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邵明峰透露,嵐圖計劃在12月份正式啟動追光PHEV的上市和交付,目前車輛已經準備就緒。
《證券日報》記者從嵐圖方面獲悉,追光PHEV開啟預售近5小時后,訂單量達到了1萬輛。“對于追光PHEV的銷量,我們的目標是能夠穩步上升。”邵明峰表示,相信追光PHEV將會成為嵐圖汽車銷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有望在未來的銷售中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
資料顯示,嵐圖目前有三款在售車型,包括8月19日上市的新嵐圖FREE,10月12日上市的2024款新嵐圖夢想家,以及剛剛新推出的車型嵐圖追光PHEV。“我們判斷,PHEV市場未來的前景是無限的,也會有越來越多的車企會加入這個賽道,把市場做大。”盧放表示。
盡管市場前景可期,但在邵明峰看來,追光PHEV要想取得預期的成績,還需要做好用戶對高端市場和高端品牌的認知培育。“面向社會新中堅力量這一目標人群,第一步我們要對他們做產品以及品牌培育,用更多渠道讓目標人群了解嵐圖;第二步是服務,從產品交付到用戶手中開始,我們要不斷提升服務水平。這里的服務包括首先不斷壯大營銷隊伍,提升服務標準;另一方面,要快速拓展銷售渠道和服務渠道。”邵明峰表示。
劍指月銷萬輛 IPO已有初步時間點
面對國內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不少企業都感受到了空前的降本壓力。然而,盧放對此卻有著不同的洞見和看法。他認為,市場的卷首先與中國汽車產能有關系。目前來看,中國汽車產能是大于銷量的。當供大于求的時候,定價權在市場方,這是產生內卷的根本原因。
其次,在當前經濟區下,消費者的購物決策越發謹慎,體現在市場上就是各地促銷政策頻出、投資力度屢創新高。“但用戶是有限的,產能是超標的,未來這種卷的狀態可能會長期存在。”盧放表示。
在盧放看來,應對內卷,本質上應該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以及運營效率。“我們內部不太強調降本,而是增效。我們希望給用戶帶來更好的產品體驗,而且也希望通過創新進行成本改善,把產品品質做好,在做好品質的基礎上去提高效率。”
針對近期不時傳出的外資品牌需求與中國車企技術合作事件,盧放也分享了他的思考和觀點。他認為,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外資品牌與中國品牌之間有技術差距,因此找中國品牌合作是很正常的,東風其實一直在這么做。“在東風集團內部,早已把嵐圖的電子電氣架構和政策架構的技術向集團內部其他兄弟公司的合資方輸出,例如日產、啟辰等品牌未來將利用東風自主新能源的一些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嵐圖汽車CFO沈軍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月銷能夠有1萬輛左右,我們就覺得具備(IPO)這一條件。”殊不知,短短幾月之后,這一成績單便翩然而至。
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10月份,嵐圖汽車共交付新車6067輛,同比增長138%,環比增長21.1%;1-10月份,嵐圖汽車累計銷量近3.35萬輛,同比增長107%。下一步,嵐圖汽車已將12月份目標劍指1萬輛。
據盧放透露,嵐圖汽車的IPO的確已有初步的時間點,嵐圖計劃繼續進行融資,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造車和新能源事業中來。“IPO方面,我們確實有這樣的計劃,并且已經有了初步的時間點,但具體路線還需協商。”盧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