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鶴 見習記者 許焱雄
7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中表示:在保證醫療安全和質量前提下,進一步放寬互聯網診療范圍,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制定公布全國統一的互聯網醫療審批標準?;ヂ摼W醫療行業再次迎來政策利好。
網上開藥緩解看病難看病貴
盡管該《意見》關于互聯網醫療的篇幅不多,但干貨滿滿。提到的診療范圍、醫保支付、審批標準,均是行業熱議的、現實意義較強的話題,行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朗瑪信息旗下的39互聯網醫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由于其便捷性、應用人群和范圍的增加,對于整體互聯網醫療市場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據相關報道,疫情期間,朗瑪信息問診平臺,視頻和圖文問診日均達600人次,問診同比增長近5倍,累計服務問診近10萬人次,支撐線上服務的醫生近10000名。
第三方數據機構易觀近日發布的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年度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預計將達2000億元,同比增長46.7%。
“當前醫療的問題仍然是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帶來的‘看病貴、看病難’以及分級診療的切實落實。”39互聯網醫院相關負責人稱,“互聯網醫療產品和平臺能解決這些問題,能帶來根本性的改變。”
對此,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則建議,放開處方藥的網上銷售;放開醫生網上診斷,患者在網上獲取醫生的處方后能在線買藥;開放醫保賬戶針對醫生網上診療費用的支付,讓醫生可以從網上收取診療費。同時,由于處方在網上公開,極大強化了個人聲譽,讓醫生更重醫德不貪小利。
朱恒鵬表示:當大量診斷在網上完成時,分級診斷也就自然而然形成,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也將相當程度緩解。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醫療信息化分會副會長陳金雄表示,在全球范圍內針對互聯網醫療服務效果的臨床研究顯示,出院后的遠程監護可將病人的全部醫療費用降低42%,降低35%的住院時間等。
標準待統一患者需引導
不過,結合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現狀來看,各地在準入、審批、執業要求等環節形成的差異,會帶來服務環節的差異。
在《意見》指導下,未來互聯網醫院可能會在審批、醫生執業、互聯網診療科目范圍、服務流程等方面有更明確的界定;行業標準的補位和監管政策的統一,有利于行業更規范、更健康發展。
“標準的統一會大大利好行業,讓互聯網醫療落到實處,而不是一個概念。”39互聯網醫院相關負責人稱,“第三方平臺需要更加擁抱實體醫院,而不是競爭關系,提升醫院醫療質量和運營效率是其根本,解決醫療本質問題是其關鍵。”
除了行業標準急需統一外,患者對互聯網醫療的認識也是一個待解決的問題。記者走訪了重慶一家大型社區醫院,護士陳曉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醫院很早就推出了線上預約掛號、在線復診資訊等服務,只是用的人不多,大家還是喜歡直接到醫院來看病,一是還不熟悉,二是錯誤的認為網上看病看不好。”陳曉麗認為,行業標準統一后,加上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應該會引導一部分患者選擇網上看病。
兩大原則或對線下業務形成沖擊
其實,早在2019年,國家醫保局發布了《關于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其中的兩大原則對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將形成較大的影響:線上和線下一致原則、醫??傤~控制。
線上和線下一致的原則,明確了醫保不會為線下沒有的線上服務報銷,也就是說互聯網醫療并沒有擴大醫保報銷范圍,只是在效率和便捷性上的提升。同時,對于中小型醫療機構來說,一旦線上業務真能起量,勢必擠壓線下業務的醫保額度,將對線下業務形成沖擊。
對此,39互聯網醫院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對線下業務有沖擊是正常的,互聯網醫療進入醫保,不能給醫保帶來額外增加的費用,但是能起到控費或者替代線下某些支付渠道,這也將對實體醫院、藥店、醫療流程產生極大的重塑。”
(編輯 張偉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