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賀俊 見習記者 寇佳麗
8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稱“工信部”)公布了2023年1月-7月份國內軟件業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簡稱“軟件業”)運行態勢平穩,軟件業務收入64570億元,同比增長13.6%;軟件業利潤總額7374億元,同比增長13.4%。
“軟件業的良好表現,與技術進步、產品落地應用不斷推進相關,也與各行各業推進數字化轉型密不可分。數字化意味著不同產業內部業務流程的優化與自動化水平的提升,它需要軟件技術與產品來實現。”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指出,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的持續滲透也助推了軟件需求的釋放,智能家居、自動駕駛等對軟件的需求都在增加。
應用端多領域帶動軟件業需求增長
中國已經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軟件市場。軟件業運行態勢良好,收入和效益保持較快增長,正成為數字經濟發展、智慧社會演進的重要驅動力量。
工信部披露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軟件業規模以上企業超3.5萬家,市場規模超10萬億元,涌現出中國軟件、美亞柏科、浪潮軟件等一批優秀企業。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9日,軟件行業的A股上市公司已有135家,重倉軟件概念的基金已有256只。
“無論是數字化轉型還是數實融合,都離不開軟件技術與產品。從應用端來看,今年以來,游戲行業、企業管理、金融機構對軟件產品與服務的需求尤為突出。以后,這三大領域對軟件服務與產品的需求也非常值得期待。”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王鵬指出,企業管理軟件是國內軟件業企業現在以及將來都非常重要的一個發展方向。“數字化轉型總要落實到企業上,而企業的組織架構、上下游管理、業務運營等,都可以借由軟件來落實、打通。此外,每個企業都有屬于自己的特點,不同企業的差異性意味著他們對軟件技術與服務的個性化需求是龐大的。”
提升產業成熟度離不開人才與技術創新
《“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規模以上企業軟件業務收入突破14萬億元,年均增長12%以上。
與此同時,中國軟件業仍面臨技術基礎薄弱、核心技術掌握不足等發展瓶頸。巴西軟件行業協會(Abessoftware)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軟件行業市場成熟度平均水平為28%;同一年,中國軟件行業市場成熟度約為10%,不及平均水平。
對此,朱克力表示,提升國內軟件業韌性,企業至少要同時做好人才儲備與技術創新兩項工作。“加大對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減少對外部技術的依賴。”
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企業要勇于向關鍵技術攻堅克難,不斷提升軟件產品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向產業鏈協同創新等方向努力。”
“國內軟件業在自主可控水平、核心算法等方面都有較大提升空間,尤其是工業軟件。要打破發展瓶頸,就一定要重視人才,尤其是技術型人才。與軟件行業密切相關的技術人才,一部分需要通過職業教育來培養。因此,于軟件業的發展而言,軟件企業與職業院校的配合、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內容。”王鵬這樣說。
(編輯 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