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左永剛
1月28日,梅花與牡丹文化創意基金會年會暨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CCF50)新年峰會在北京舉辦。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長、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姚余棟以“從‘梅花世代’向‘牡丹世代’人口迭代促進中國消費”為主題發表演講。
他預測,大致在2029年,1980年后出生的牡丹世代人口數量將首次超越1980年前出生的梅花世代。屆時,消費領域將出現消費傾向、消費邊際傾向的逐漸提高等變化,在這一更迭過程中,消費將經歷爆炸性增長的過程,消費是強勁的,超出我們想象的,不僅會拉動中國經濟,也會震撼全球。但同時要防范居民部門的泡沫風險。
此次年會由梅花與牡丹文化創意基金會、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一帶一路”梅花與牡丹創意產業與城市論壇、雷虎機器人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如是金融研究院、北京三多堂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元文智咨詢有限公司協辦,年會以“金融助力文化發展新時代”為主題。年會期間,如是金融研究院CCF50文化金融研究中心正式揭牌。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中國社科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2018文化金融藍皮書主編金巍披露了2018年文化金融藍皮書階段性成果。
姚余棟解釋定義和劃分稱,凡是生在1980年以前的叫做梅花世代,包括30年代、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牡丹世代就是1980年之后的。根據中國的出生率、死亡率推算,再過十年,大致在2029年,我國建國80周年的時候,1980年后出生的梅花世代的總人口數將被牡丹世代總人口超越。屆時我國的總人口將達到頂峰,大約14億人。80后、90后、00后及10后、20后大約有7億人,將首次超越梅花世代。
屆時將帶來新的變化,姚余棟表示,首先消費傾向將不一樣。未來我國肯定突破人均1萬美元,這就是一個爆炸性增長的過程。牡丹世代的群體消費傾向更高一些,創新、包容,并且敢于嘗試。所以,邊際傾向肯定比梅花世代的更高。
其次是帶來消費升級。牡丹世代需求多樣化、互聯網化,而且消費往往是高頻的,梅花世代可能是低頻的、大額的,牡丹世代往往是高頻的、小額的,更多尋求的是一種生活品質的變化。所以,對品質、創意、設計的需求更高。對品牌或者奢侈品的需求會更高一些,所以講帶來消費升級。
“消費邊際傾向的逐漸提高,帶來的是消費升級,品牌化、多樣化、互聯網化。但同時要防范居民部門的泡沫風險。”姚余棟表示,中國的消費在隨著這樣一個由梅花世代向牡丹世代更迭過程之中,它是強勁的,超出我們想象的。所以,研究中國的消費至關重要,研究好消費能夠對未來做到一個比較好的預測。
黨中央推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偉大的創新與實踐,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扎實成果。未來牡丹世代是新新人類,他們更能夠體會今天這樣一個中國經濟的創新,他們的消費傾向更強一些。所以,中國經濟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驅動下,強勢回暖,而且這個勢頭至少會在未來幾年保持下去,其中主要的邏輯就在于中國消費的強勁。中國消費強勁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在經歷著消費人口在從梅花世代逐漸轉向牡丹世代。
姚余棟稱,“中國經濟在這樣一個梅花世代向牡丹世代逐漸轉換的過程中,將迸發出強大的活力。主要是消費,不光拉動中國經濟,也震撼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