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李春蓮

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左一)(攝影/李春蓮)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民營經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對于如何看待民營經濟的發展和民營企業對社會的貢獻,作為民營企業家的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我是民營企業的董事長,我們創業26年了,我認為民營企業是改革開放事業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當年我們創業的時候,民營經濟還不被重視,還非常小,1993年我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這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全國政協委員民營企業家。”
劉永好還指出,“去年十九大提出,要保護、支持、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總書記也談到新型政商關系,給我們極大的鼓勵。而這一年,我們民營企業解決了80%以上的就業,貢獻了國家GDP60%以上,我算了一下差不多50萬億,可見我們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
他表示:“國家提出鄉村振興大戰略,我覺得非常好,我們農產業的春天來到了。所以我想現代農業要靠政策,要靠投資,更要靠人,我們想要做一些公益事業,培養10萬個鄉村技術人員和新型農民,通過培訓,通過國家的支持,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新農村的建設就更有奔頭。其實我們農民朋友,以前說老農民,大家很尊重他,但認為老農民比較窮,比較土,所以我就想這些新型農民他們有知識、有文化,敢拼搏,我覺得給他們一個新的稱呼叫'綠領'。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他們將成為讓城里人羨慕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