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蘇詩鈺 毛藝融

2023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證券日報》記者獲悉,全國政協委員、德勤中國主席蔣穎今年帶來的提案中,有一份涉及氣候治理與綠色低碳轉型領域,即《關于推動建設氣候治理公平轉型制度體系,增進民生福祉的提案》。
在這份提案中,蔣穎表示,中國正以“30.60雙碳”目標為牽引,推動全球氣候治理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需要重視可能帶來的對民生福祉的影響,兼顧社會公平公正問題。
蔣穎注意到,傳統高碳產業缺乏綠色低碳轉型的金融支持。實現“30.60雙碳”目標,需要包括發電、石化、化工、鋼鐵等傳統“棕色”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這些傳統高碳產業,往往是重資產運營,完成轉型升級的新設備、新技術和新模式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在實際融資過程中,由于其資產負債率過高、面臨的技術風險較大等原因,較難獲取金融支持。
對此,蔣穎建議,建立關注公平轉型的轉型金融制度體系,引導金融資本支持綠色低碳轉型。
她進一步解釋,轉型金融主要指對于“棕色”產業和碳密集產業低碳轉型的金融支持。建議盡快出臺發展轉型金融的頂層設計文件,考慮公平轉型的要求,明確轉型金融的界定標準,指導和鼓勵金融機構為綠色低碳轉型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此外,蔣穎發現,公平轉型未得到企業的重視。“公平轉型”即通過倡導氣候治理和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的公正和公平,最大化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時通過與潛在受影響群體的溝通、保護勞工權益免受損害等方式來減少風險。
“部分已經開展綠色低碳轉型的企業,主要聚焦解決對其業務的影響,以及如何重構運營活動、戰略和價值鏈,較少考慮對就業與失業、員工技能的沖擊、對脆弱社群和民眾收入和生活的影響,企業對公平轉型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實踐公平轉型的緩解措施。”
針對此問題,蔣穎建議,將支持公平轉型納入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政策體系,推動企業實踐公平轉型。
在蔣穎看來,通過制定企業公平轉型相關的信息披露指南,并納入現有的ESG政策體系,指導和促進企業在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采取相關行動并進行信息披露,同時也有利于為金融機構、投資者和其他市場參與方支持企業公平轉型提供明確和全面的信息。
(編輯 何帆 白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