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王明山
A股市場持續反彈,終于在上周五迎來了2019年的第一瓢冷水。受諸多因素影響,上周五滬指收跌4.4%,創下近5個月單日最大跌幅,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均出現較大幅度調整。
不過,上周五單日兩市成交量達到1.18萬億元,創下近40個月新高,市場交易依然活躍。當日收盤后,逾10家公募基金火速解盤,分析市場出現大幅調整的原因,并對后市的走勢進行了預測。
三大因素導致A股大跌
券商賣空研報“背鍋”
上周五盤后,中信證券對于中國人保的一份看空研報迅速刷屏,引起市場廣泛討論,隨后華泰證券又發布了一份看空中信建投的研報。兩份罕見的看空研報,給A股市場急速降溫。隨后,中信建投,中國人保開盤跌停,券商股集體下挫領跌,A股市場一片“綠色”。
在眾多基金公司對上周市場的分析中,券商的賣空研報也被屢屢提及。
招商基金分析認為,A股大幅調整主要受到短期漲幅過高以及全球經濟進一步下行的擔憂。罕見的兩份券商看空報告發布,也表明A股的快速上漲令市場估值已修復至歷史中值,本身也存在較強的調整需求。另外,歐央行議息會議聲明超預期,大幅下調了對于今明兩年的通脹和經濟增長的預測,海外市場近日出現了顯著調整,我國2月份進出口數據大幅下滑,也令市場對于國內經濟短期難以見底的擔憂再度升溫。
海富通基金經理施敏佳認為,造成上周五市場大幅下挫的原因主要有三點:其一,上周四晚間市場出現罕見的券商賣空研報,非銀板塊在次日大幅低開;其二,海外股市數日連續下跌;其三,剛剛公布的2月進出口數據低于預期。她表示,雖然上周五市場震蕩較大,但是滬深兩市繼續放量成交破萬億元,市場整體情緒較強。
華寶基金分析道,A股市場大跌主要原因是經歷了前期的連續上漲以及近期諸多利空消息的釋放,短期面臨回調壓力在所難免,具體表現有兩點:一方面,前期熱門股慘遭悶殺,市場炒作氛圍降溫,中信證券和華泰證券分別給出對中國人保和中信建投的“賣出”評級;另一方面,外圍釋放利空因素,中國2月份進出口數據不及預期歐洲央行大幅下調經濟增長預期,美股連跌四日,市場擔憂全球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
光大保德信基金也分析認為,上周五A股大跌:一是受到外圍市場影響,美股連跌四日,歐洲市場由于央行大幅下調經濟增長預期;二是昨日有主流券商開始對前期暴漲個股給出賣出評級,壓制沖動追漲;三是近期公布的2月份中國外貿數據大幅下滑,雖然可剔除春節因素,但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情緒。
銀安盛基金表示,由于前期市場漲幅巨大,疊加上周四部分券商發布針對近期熱門股票的看空報告引發投資者擔憂,導致A股市場在上周五的情緒波動較大
在經歷短期調整后
市場有望邁入健康慢牛
而對于A股市場之后的表現,多家基金公司均表態繼續力挺:仍然看好股票市場的后期表現,震蕩調整是加速調整資產布局的機會。
前海聯合基金認為,經過短期調整后,市場有望邁入健康慢牛,后續題材股將有所降溫,預計市場主線將過渡至有基本面支撐的優質企業。配置上會更多地關注:其一,流動性改善下的低估值藍籌、受益新開工推進的周期龍頭、受益外資持續流入的消費龍頭;其二,新型基建加速、科創板快速推進給先進制造業和科技創新板塊帶來的機會;其三,逆周期政策加強預期提升受益的板塊。
博時基金展望后市稱,市場的行情暫時還看不到走向終結的信號,短期的調整給大家調倉配置的機會,但配置的邏輯需要及時調整。后續需要更加關注基本面支撐和有確定性業績預期的板塊:重點可關注受市場大資金青睞的精選價值藍籌,比如消費、醫藥;還有就是有主題和業績兌現預期的5G、農業和科創概念。
景順長城基金認為,預計市場將會從之前雞犬升天的普漲行情進入結構性分化行情,有望重新回歸到企業基本面,建議關注基本面堅實、具備核心競爭力、資產負債表健康的優質公司,以及前期被錯殺或表現落后的成長股投資機會。
西部利得基金表示,今年以來A股市場大漲,出現短暫的調整也可以接受。整體而言,經歷了2018年的持續下跌,不管是從資金面還是基本面看,市場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另外,繼續看好A股市場后續表現的還有博道基金,該基金公司表示,相較于2018年宏觀經濟經歷拐頭向下,預判2019年的宏觀經濟將經歷企穩及一定程度的回升。綜合宏觀基本面、估值、資產配置的再平衡和趨勢,該基金公司認為短期的震蕩調整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整體而言,仍然看好股票市場的后期表現,震蕩調整是加速調整資產布局的機會。
23:42 | 多家車企發布7月份銷售數據 新能源... |
23:42 | 成都動漫產業逆襲的“三重奏” |
23:42 | 成都動漫產業從“代工車間”變身“... |
23:42 | 權益類銀行理財表現亮眼 今年以來4... |
23:42 | 143家險企披露最新償付能力報告 5... |
23:42 | 多只績優基金申購額度設限 策略容... |
23:42 | 公募機構8月份掘金圖曝光 科技與紅... |
23:42 | 7月份657家私募機構忙調研 偏愛科... |
23:42 | 從新興產業成用電主力軍看電力供需... |
23:42 | 美聯儲若過晚降息將會產生哪些后果... |
23:42 | 資本市場助推“人工智能+”行動時... |
23:42 | 中國經濟“新意”濃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