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微信

          證券日報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金融機構 > 銀行 > 正文

          權益類銀行理財表現亮眼 今年以來43只年化收益率為正

          2025-08-03 23:42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彭妍

              今年以來,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表現亮眼。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8月3日,銀行理財子公司存續的46只公募權益類產品中,43只今年以來年化收益率為正,其中17只收益率超10%;在這17只產品里,1只收益率突破20%,更有1只收益率攀升至30%以上。

              受訪業內人士分析,本輪權益類銀行理財業績的爆發,既與資本市場的強勢表現密切相關,也得益于政策支持及管理人采取的恰當投資策略。展望未來,權益類理財產品有望迎來更大發展空間,銀行理財在權益投資領域將呈現“漸進式擴容”趨勢。

              權益類收益表現突出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8月3日,市場上由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存續公募權益類理財產品共46只,其中43只今年以來年化收益率為正,占比高達九成;在這43只盈利產品中,17只收益率突破10%,占比39.53%。

              從管理機構來看,17只高收益產品呈現集中化特征:華夏理財管理數量居首,達5只;光大理財緊隨其后,有4只;寧銀理財與招銀理財各有3只產品入圍;信銀理財有2只產品上榜。其中,華夏理財旗下“天工日開6號(微盤成長低波指數)”表現尤為突出,以30.51%的年內收益率位居榜首。

              據華夏理財“天工日開6號(微盤成長低波指數)”2025年第二季度報告顯示,該產品風險評級為R5,二季度末份額總數達423.93萬份,較一季度末環比大增224.78萬份,增幅高達112.86%。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期權益類理財產品收益率顯著提升,主要得益于資本市場回暖,疊加宏觀政策提振市場信心,推動權益資產估值修復。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隨著基本面觸底回升的跡象逐步明確,今年我國權益市場表現亮眼。前7個月,上證指數上漲4.89%。這對權益類理財的表現形成較強支撐。當前債券利率已處于低位,投資債券的產品收益或持續下行,預計未來股票相對收益有望持續優于債券,權益類理財的認可度也有望提升。

              權益投資呈漸進擴容態勢

              盡管今年以來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表現突出,但這類產品數量并未顯著增長。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5年上)》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達30.67萬億元。從類型結構看,固定收益類產品以29.81萬億元的規模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混合類、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規模分別為0.77萬億元、0.07萬億元和0.02萬億元,權益類產品占比仍處低位。

              對于權益類產品數量未顯著擴張的原因,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楊海平表示,其一,投研能力升級跟不上市場變化,理財子公司的產品創新步伐相對滯后;其二,盡管市場行情提供了窗口,但理財子公司產品升級還需考慮現有客群的風險偏好及拓展新客戶的難度。

              盡管當前權益類產品數量有限,但業內對其未來發展普遍持樂觀預期。薛洪言認為,隨著政策持續推動與市場環境不斷改善,權益類理財產品有望迎來更大發展空間,未來將呈現“漸進式擴容”趨勢。具體而言,政策層面引導理財資金加大權益配置的紅利正逐步釋放;產品端“固收+”策略將成為重要過渡形態,含權理財規模有望持續擴容;機構層面,理財子公司將通過加強與公募基金合作彌補權益投研短板,布局指數化及主題類權益產品,同時借助科技賦能優化資產配置與客戶陪伴服務,推動渠道創新以降低權益產品入市門檻。

              明明也表示,在國內低利率市場環境與高質量發展宏觀背景的雙重作用下,國內投資者對債券類資產的偏好將隨其收益中樞下降而減弱,加大權益資產配置比例將成為未來居民資產配置的重要方向。在此趨勢下,銀行理財有望進一步加大權益投資投入,強化權益投研人才隊伍建設,豐富權益理財產品供給。

              薛洪言建議,普通投資者選擇高收益權益類產品時,需首先準確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優先選擇風險等級匹配的產品,避免將短期資金投入高波動資產??刹捎?ldquo;三筆錢”框架優化配置:短期資金(1年內)宜配置流動性產品,中期資金(1至3年)可配置混合型產品,長期資金(3年以上)可重點配置權益資產。同時,應綜合評估收益指標,關注最大回撤和風險調整后收益,審視資產配置透明度,優先選擇定期披露持倉及投研能力較強的機構產品。此外,需建立“季度檢視+年度再平衡”機制,設置“安全墊”機制控制止盈止損,避免因短期凈值波動做出情緒化決策。投資時還需警惕三大關鍵風險:市場波動傳導風險、規模與流動性風險以及“高息陷阱”,仔細甄別收益的真實來源。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戶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