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文婧
“得益于國家外貿政策紅利和科技進步,在跨境電商領域,一套數字化的服務貿易體系正在形成。”9月3日,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數字貿易發展趨勢和前沿高峰論壇”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巴巴國際站總經理張闊表示。
據海關總署公布,2021年1-7月,我國外貿出口總值11.66萬億元,同比增長24.5%;我國外貿出口已連續保持了14個月的正增長。去年以來,跨境電商B2B平臺阿里巴巴國際站的交易額連續保持三位數的增長。
“過去出口收匯要2到4天,現在只要2小時。通關時間,從36小時降到1.8小時。數字化單證,讓退稅周期從60天降到14天。對中小企業降稅減費,百萬元以內年收入所得稅率從5%降到2.5%。”張闊說,這些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給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推動了傳統外貿向數字化新外貿的轉型。
“數字化”成為本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一大亮點。從數字化訂單和營銷到數字化履約,阿里巴巴國際站打造了一整套數字化的服務貿易體系,幫助中小企業降本提效。
“跨境電商在幫助中小企業出海、提升產業和供應鏈效率、增加就業等方面表現亮眼。”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認為,以阿里巴巴國際站為代表的數字化新外貿平臺,是在為中小企業“造血”,“幫助中小企業通過數字化來應對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和個性化需求。”
在阿里巴巴國際站,已有20多萬家中小微企業通過其數字化的服務貿易體系,迅速完成選品、采購、銷售、物流、報關、收款、結匯退稅等過去大企業才能搞定的復雜生意。
“在國家政策的紅利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阿里巴巴國際站對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數字化實踐將進一步深入,數字化的服務貿易體系將得到進一步完善。越來越多的中小微企業將從中受益,實現數字化出海和高質量發展,更從容地參與全球市場的競爭。”張闊說。
(編輯 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