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志偉 見習記者 張博
3月18日,中國工程院《中國區塊鏈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發布“發現100個中國區塊鏈創新應用”欄目之“‘國網鏈’的綠電消納與溯源應用”案例。
據了解,國家電網公司經過四年的實踐探索,已建成國內最大的能源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國網鏈”。本應用依托國網鏈群,打造包含綠電生產-交易-輸配-消納各環節參與的行業性/地域性綠電聯盟,實現綠電生產、交易、消納等全過程信息上鏈,建立安全共識、互信高效的綠電交易通道與綠電溯源機制。并在北京冬奧會和電動汽車兩個具體場景開展綠電消納與溯源試點應用。
其中,冬奧綠電溯源應用通過集成電力營銷、調控、交易等業務系統,獲取冬奧綠電全流程關鍵環節原始信息,并以區塊鏈多方共識、不可篡改等技術特性為基礎,依托國網鏈,有效確保全鏈條各環節信息的真實性,構建可追溯的冬奧綠電信息體系,實現冬奧綠電來源、綠電結構、綠電傳輸、綠電使用等溯源信息可信、實時、多維度可視化展示。
在此基礎上,該應用通過實時計算、比對參與綠電交易的可再生能源電廠發電、交易數據,冬奧場館及配套設施用電數據等,證明可再生能源電廠發電量及交易電量完全滿足冬奧場館及配套設施實際用電需求,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100%使用清潔能源供電提供可信數據支撐,從而實現基于區塊鏈的冬奧綠電可信溯源。
(編輯 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