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吳曉璐
2月28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2018年中國資產管理論壇暨中國公募基金20周年行業峰會”在北京舉辦。“十九大開啟了中國金融發展的新時代”,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主任李揚在會議上表示。
“十九大有3.5萬多字,其中講金融改革只有三段話,‘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政策,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金融千頭萬緒,只說了這三點,說明這三個領域是最重要的。目前,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正在召開,很快我們會看到金融政策和監管的架構,后兩個在體制上就會有顯現”,李揚說。
李揚指出,高質量發展時代,發展實體經濟對金融行業提出了五點要求;第一是滿足基礎設施和公益性產業的融資需求;第二是惠民導向,建立普惠金融體系;第三是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滿足重點建設項目的資金需求;第四是支持科技發展,支持雙創;第五是發展綠色經濟。
最后,他表示,發展資本市場還需要確立兩大理念:第一,資本市場是籌集資金的重要渠道,是提高效率的機制,是完善企業治理結構的平臺,是促進產業升級的機制,千萬不能摻雜其他的因素;第二,資本市場是促進資本形成的機制,應當創造保護廣大投資者、讓廣大投資者愿意且能夠長期持有資本的體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