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在1月20日舉行的2018保險中介高峰論壇暨于家堡論壇上,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魏迎寧表示,保險行業要實現良好的發展,保險中介不可或缺。但保險中介也需要進行轉型升級,拋開傳統模式,轉型升級為創新型中介機構。
2018保險中介高峰論壇暨于家堡論壇由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金融服務局聯合《今日保險》以及《保險贏家》共同舉辦。
保險業發展離不開中介
數據顯示,保險業近年一直保持著比較快的發展速度,2016年保費收入約為3.1萬億,2017年前11個月實現保費收入達3.4萬億元。魏迎寧表示,2017年是我國保險業嚴監管、強監管的一年,也是保險行業業務結構大調整的一年,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保險業依然保持著較快的發展速度,且業務質量得以提高。
在他看來,保險業的快速發展與保險中介的作用密不可分。“風險無處不在,人人需要保險,但人們對保險的需求往往是隱性的,并不一定有購買保險的緊迫性,主動購買保險的人還是比較少。所以,仍然需要保險代理人推銷保險。”魏迎寧表示。
同時,保險屬于復雜金融產品。“拿一個保險條款來看,看能看明白其實是很不容易的。”魏迎寧表示,即使做汽車保險的人,也未必都能講清楚細節問題,比如某一個條款應當如何具體理解,在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賠什么情況下不能賠,等等。保險產品復雜,為了選購到適合消費者的產品,就需要保險經紀人提供服務。同時,保險事故發生之后的保險理賠,需要獨立的第三方進行評估,鑒定事故原因,因為第三方是中立的,更有公信力。因此,保險中介機構是保險行業發展所需要的。
三方面升級保險中介
創新升級的方向已經明確,那么,應當發展創新型保險中介?魏迎寧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保險公司可以外包的服務,也就是保險中介可以從事的領域。”魏迎寧表示,創新型保險中介首先要擴展服務領域,在銷售之外,包括數據的分析、儲存,包括理賠等都是保險中介可以涉足的領域。
同時,保險中介要運用保險科技。數據顯示,2015年財產保險公司通過官網銷售的保險產品占50%以上,此后,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的銷量迅速增加。人身險公司的這一趨勢更為明顯,2015年97%以上的互聯網保險產品銷售是通過第三方網絡平臺,到2017年上半年,第三方網絡平臺依然保持著92%左右的市場份額。“這說明保險中介是很活躍的市場因素。”魏迎寧表示,在經濟實力方面,保險中介往往不敵保險公司,但從技術的掌握運用和創新活力來看,保險中介有其自身優勢,比如為保險營銷員服務的網絡平臺、智能保險軟件的開發,保險中介都可能更為活躍。
他指出,創新保險中介還要提高專業水準。傳統的保險中介銷售從銀行、郵局渠道開展業務,主要靠原有客戶資源進行升級開發,營銷員多數是向熟人推銷,但其作用有限,投保人最主要的是需要保險中介提供專業化的服務,中介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還需要提高專業水準。“隨著人民生活需求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對未來生活的安全保障需求增加了。很多人都想買保險,關鍵是不知道如何能買到自己需要的保險,保險中介要幫助他們很好地回答這一問題,就需要不斷提高專業水準。”魏迎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