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梁傲男
7月21日,記者獲悉,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已完成對3家具身智能領域頭部企業的投資。
對此,京東方面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京東高度重視包括具身智能、大模型在內的技術熱點,聚焦供應鏈場景,推動創新應用。京東持續通過內部技術創新和外部投資等方式來構建技術創新生態,讓技術為產業和消費者創造價值。
資本涌入具身智能領域
7月21日,多家具身智能領域企業相繼披露了融資消息,背后均有京東的身影。
其中,千尋智能(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完成6億元PreA+輪融資,由京東領投,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浙江省科創母基金、華泰紫金、復星銳正等知名機構跟投。
深圳市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兩輪融資。其中,A1輪融資由京東領投,寧德時代旗下溥泉資本、銀泰集團等產投,以及華控基金、達晨財智旗下國晨基金、黃浦江資本等參投。
同日,深圳逐際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逐際動力”)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由京東戰略領投。此次融資將深化逐際動力和京東在零售、物流和服務等領域的協同探索。
“我們重點關注可產品化、能夠解決用戶問題的新技術,并通過共性軟硬件技術平臺賦能生態伙伴。將持續強化產品能力、拓展生態合作,加速通用平臺構建進程,推動具身智能走進物理世界。”逐際動力方面表示。
“具身智能受資本青睞是技術迭代、市場需求與資本推動共同作用的結果。具身智能契合創新驅動與效率提升的核心邏輯,通過感知與物理環境互動的能力,在工業等場景精準完成復雜任務,降低人力成本和出錯率,推動產業變革。同時,具身智能可解決勞動力短缺、提升生產服務質量的廣闊前景直接吸引資本。”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技術進步正降低具身智能的應用門檻、加速商業化進程,資本通過投資搶占先機,以期在未來市場中分得紅利。
市場前景廣闊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具身智能市場調查與投資機會前景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具身智能市場規模已經達到8634億元,預計2025年中國具身智能市場規模有望達到9731億元。
在這一產業升級的關鍵窗口期,京東正通過“投資+自研+生態共建”的三維布局,深度切入具身智能賽道,布局零售、物流、服務等場景,現已成立相關業務部門。同時,京東非常重視人工智能、自動化以及機器人等領域的創新和應用,內部也有多支團隊布局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的研發。
事實上,京東在具身智能領域的布局早有端倪。去年7月份,京東曾向北京橡鹿科技有限公司戰略投資2億元。這是一家生活服務機器人研發商,產品涵蓋酒店自助終端、配送服務機器人等品類。今年5月份,京東參與投資上海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智元機器人)。
有接近京東的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透露,京東內部的一支重要力量,就是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通過將京東角色大模型驅動的對話智能體植入機器人、機器狗、AI玩具等硬件載體中,為用戶提供情感陪伴服務,增加產品的競爭力。
截至目前,京東已經與十余家頭部機器人品牌達成合作,包括MagicDog Pro四足機器人、眾擎PM01等。
京東在具身智能領域的布局快速推進,與其“供應鏈技術+服務生態”的戰略定位高度契合。今年“618”期間,京東智能機器人自營銷售額同比增長3倍,具身智能機器人品類更實現17倍同比增長。同時,京東擁有覆蓋物流、服務等場景的豐富實踐經驗,基于供應鏈的產業大模型在數字人交互領域積累的海量專業數據,為具身智能的感知、決策能力提供了關鍵支撐。
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京東的布局優勢體現在三方面:一是長期的技術積累,尤其是在AI、自動化領域的投入為其提供了算法、感知交互等核心技術;二是用戶行為數據與家庭場景的深度洞察,有助于實現產品體驗與需求的精準匹配;三是家用場景與京東現有家電、家居業務的協同效應,可依托成熟渠道快速觸達目標用戶。此外,通過“投資頭部企業+內部研發”的雙向驅動模式,京東既能加速技術迭代,又能構建生態壁壘,推動具身智能從技術驗證向商業化落地躍遷。
有行業分析師進一步表示,京東布局具身智能與其供應鏈戰略高度契合。這一布局既深化了供應鏈技術的應用縱深,也推動其從傳統物流向智能服務生態的轉型,多重角色定位或將助力其在具身智能的萬億元市場中搶占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