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遠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因地制宜健康有序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會議明確,下大力氣防止低空產業領域出現低效重復建設或低端惡性競爭的現象,規范低空產業園區發展,整治不理性的建設行為。
低空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具有輻射面廣、產業鏈條長、成長性和帶動性強等特點,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自2024年起,“低空經濟”已經連續兩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展現出其在國家戰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在筆者看來,面對火熱的低空經濟,政府部門明確提出整治不理性的建設行為,為這一新興產業的健康發展指引方向,確保其在穩健中邁向新高度、拓展新空間,能“飛”得更穩、更高、更遠。
那么,如何更好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筆者認為,一是要因地制宜,準確找到與低空經濟的契合點,合理布局低空產業。
我國地域遼闊,區域差異大、發展不平衡,產業發展規劃必須基于當地實際情況進行科學評估。發展低空經濟亦是如此。因此,各地要結合自身產業特色,從當地客觀實際出發,推動低空新產業、新模式、新場景、新動能的差異化協同發展,找到最適宜的發展方向,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優勢,最終形成全國低空經濟穩步發展的良好態勢,逐步釋放低空經濟發展活力。
二是要進一步推動完善低空經濟管理體系,更好統籌低空經濟發展。
一方面,要強化低空經濟規劃統籌協調,推動政策體系不斷健全,有力確保低空經濟發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另一方面,要加快低空經濟規范化、標準化建設,統籌各板塊標準工作,夯實低空經濟發展基礎,助力行業規范化發展與技術創新。
目前,我國低空經濟仍處于發展起步階段,市場前景廣闊。中國民用航空局預計,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我們相信,隨著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技術創新持續突破,我國低空經濟將持續“振翅高飛”,在經濟發展的廣闊天空中“飛”得更穩、更高、更遠,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