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賀王娟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1日晚間,已有12家風電產業鏈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度業績預告,涵蓋風電整機廠商、鑄鍛件、塔筒管樁等風電零部件企業及下游風力發電企業。整體來看,12家企業中,有7家預喜(5家預增、1家扭虧、1家續盈)。其中除了天津中綠電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綠電”)及華電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電新能”)外,其余5家均為風電零部件上市公司。
“今年上半年風電行業表現強勁,景氣度明顯回升,多家零部件企業業績預增。”珠海黑崎資本投資管理合伙企業首席戰略官陳興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一回暖趨勢主要得益于政策持續支持、能源結構轉型加速、風光大基地項目推進以及風電成本優勢凸顯。與此同時,海外及海上風電市場為上市公司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
具體來看,廣大特材預計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增幅最高,同比增加367.51%左右;大金重工、吉鑫科技預計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最高增長227.83%、188.84%;禾望電氣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最高預增64.75%。
上述企業業績預增離不開風電行業需求回暖、海外市場及海上風電市場的放量。例如,廣大特材披露,上半年,公司風電齒輪箱零部件項目產能逐步釋放,訂單放量,設備平均利用率大幅度提升,銷售收入同比大幅度增加,實現盈利。海上風電鑄件項目通過一系列技術改造等方式促使產能利用率大幅度提升,熔煉產能滿負荷運轉,盈利能力增強。
大金重工表示,上半年公司業績預增主要得益于全球化戰略布局的深入推進,海外業務實現突破性增長,成為驅動公司整體業績增長的核心引擎。報告期內,公司海外項目交付量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同時,公司出口樁基產品交付模式轉變為附加值更高的DAP(目的地交貨)模式,帶動公司整體盈利顯著提升。
整體來看,市場對于風電行業景氣度回升持樂觀態度。有分析機構預計,在陸海風需求共振的背景下,零部件環節有望持續受益,如鑄件葉片等板塊具備漲價基礎,有較高的盈利彈性;而風機板塊或將受益價穩、成本優化實現盈利反轉。
對于推動風電行業持續向好的因素,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研究員隋東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一是前5個月全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實現同比顯著增長,特別是海上風電項目招標進度明顯加快;二是行業競爭秩序規范,通過實施行業自律公約,有效遏制了惡性價格競爭,風機市場價格逐步回歸合理水平;三是全球化布局成效顯現,國內風電設備制造商加快海外市場拓展步伐,國際項目中標規模創下新高,為行業增長開辟了新空間。
陳興文表示,隨著行業理性回歸和集中度提升,價格機制趨于穩定,企業盈利能力逐步修復。
展望后市,隋東認為,從發展空間來看,陸上風電受益于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優化和投資回報率提高,預計未來新增裝機容量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海上風電隨著政策逐步放開,深遠海風電項目開發將突破現有市場邊界,創造新的增量空間;海外方面,在全球能源結構調整的背景下,歐洲海上風電和新興市場陸上風電都展現出可觀的發展前景。
“綜合來看,風電行業正處于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的關鍵階段,具備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支撐,有望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持續保持增長態勢。”陳興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