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金融機構 > 保險 > 正文

          長護險探索制度化 助力養老體系補短板

          2020-05-28 06:07  來源:中國證券報

              在我國有著“社保第六險”之稱的長期護理險(以下簡稱“長護險”)不斷前行,試點擴圍工作正在推進之中。作為我國發力構建的新型養老體系重要一環,長護險成為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議題。統一標準、完善制度化建設、加快立法……代表委員們獻計出策,力促長護險制度形成和完善,助力我國養老體系補齊短板。

              試點擴圍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高齡人口增多,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數量也在增加。失能群體的長期護理問題亟待妥善解決。

              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測算,到2050年,我國老年長期護理費用在7584億元至4.15萬億元之間。長護險制度化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2016年6月人社部印發《關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長護險試點正式啟航。今年5月初,國家醫療保障局就《關于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擬在原來15個試點城市的基礎上,按照每省1個試點城市的原則,將試點范圍擴充為29個城市,試點期限兩年。

              建議加快頂層設計

              長護險擴圍已是大勢所趨。如何在擴圍中繼續探索統一的制度化安排,成為今年兩會不少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議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建議,加快長期護理保險頂層制度設計,堅持以社會性為主、商業型為輔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框架,引導保險公司向社會提供多樣化的商業護理險產品,逐步建立多層次護理保險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保(行情27.79+0.07%,診股)壽險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周燕芳建議,加快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立法。她認為,長護險立法具有基于我國實際情況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且立法條件基本具備。建立一套長期護理保險法規體系,將籌資方式、運作模式及相關的標準建立等制度化,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法律依據。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姚衛海建議,推進長期護理險建設,構建新型養老服務保障體系。他表示,長護險應當加快頂層設計,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長護險服務保障體系,對籌資渠道、保障體系的構建、適用人群的申請和評估、護理的實施與結算、監督與評價等方面進行充分論證,設計出適合我國國情的長護險制度。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局長于魯明呼吁,按照統籌城鄉政策框架的原則,在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中同步推進長護險試點,不在制度建設上留下盲區。

              保險公司大有可為

              據業內人士統計,目前開展長護險試點城市的大多數項目均由保險公司經辦,太保壽險、中國人壽(行情25.73+0.67%,診股)等大型保險機構是主要經辦機構。太保壽險相關負責人表示,當下“一城一策”的現狀,讓商業保險公司對接政府項目時難度大,也增加了商業保險公司的經辦成本。

              上海保險業資深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目前在上海,失能保險主要由政府主導,失能鑒定、護理等服務保險公司無法提供,長護險在上海保險業還沒有合適的產品供給。今后保險業與醫養機構深入融合才能解決這一問題。

              面對行業痛點,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教授張琳建議,政府應推動相關部門制定統一的長期護理等級標準指導意見,建立全國性的開放數據庫,支持保險公司開發長期護理保險產品。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孫潔建議,加大對商業長期護理保險優惠扶持,提出建立行業共享的長期護理數據庫、建立統一的護理標準體系、建立商業護理保險籌資的財稅優惠政策、鼓勵生態方的合作融合四方面建議。

              李曉鵬表示,應鼓勵保險公司經辦社會性長期護理保險業務,引導其向社會提供多樣化的商業護理險產品,逐步建立多層次護理保險體系。支持大型“保險+養老+醫療”綜合體企業的發展,發揮規模經濟、范圍經濟效應,有效降低養老成本,促進養老護理配套市場體系健康發展。

          -證券日報網
          • 24小時排行 一周排行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