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內部人士透露,延期期間項目收益率上浮5‰
■本報記者/邢萌 施露
5月22日晚,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發了對安信信托年報的事后問詢,主要針對年報會計差錯、高管薪酬及媒體報道的產品延期兌付等多項問題。
5月初,安信信托曾調整過公司營業收入,經修改后,公司營業收入前后相差金額達10億元。針對會計差錯問題,5月23日,一位安信信托內部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營業收入前后相差10億元主要是對外投資印紀傳媒造成的。
營收調整后增加近10億元
安信信托于5月22日晚收到上交所問詢函,就年報調整前后營業收入出現巨大差異、公司利潤下降而高管薪酬增加、項目兌付延期等情況進行問詢。
5月23日,《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安信信托董辦人士,對方稱已收到問詢函并按照信息披露相關規定進行了公告。安信信托將根據證券交易監管機構的要求,積極履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關規范,針對問詢函所涉及的內容,準確、及時的予以正式回應。
5月1日,安信信托發布公告稱,經自查發現,由于工作疏忽,公司2018年度財務報表的有關賬務處理存在會計差錯,導致2018年度營業收入存在差錯。根據5月1日公布的數據,安信信托營業收入從-8.51億元更正為2.05億元,一前一后的營收數據相差了10億元。
對于會計差錯的具體原因,安信信托內部一位不愿具名的管理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2018年度營收數據調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財務報表的有關賬務處理存在會計差錯。根據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專項審核報告顯示,在2018年度財務報表編制過程中,在公司對相關項投資意圖未發生實質性改變的前提下,因公司持有的印記傳媒股票已過限售期,而將該項投資分類至‘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科目核算。”
“我們自己查證后發現,上述調整過程不審慎,對會計準則的理解存在偏差,且不符合相關會計準則規定。因此將上述資產重新調整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來計量,能夠更加準確地反映公司的實際經營成果,且不影響2018年度合并凈利潤、合并總資產、合并凈資產。”上述人士表示。
“安信信托這個調整基本是符合會計準則、在規則允許范圍內的,只不過是金額相對大一點,從事實上看,應該不存在財務造假。”一位主板上市公司副總裁對《證券日報》記者評價道。
延期兌付部分收益率上漲
此外,安信信托被媒體曝出部分產品延期兌付,也引起上交所關注。
據悉,安信信托被廣泛關注的延期兌付產品為安信·新農村建設發展基金集合信托計劃。公開資料顯示,該信托計劃成立于2013年,募集資金以股加債的形式投放至一期項目公司宏德置業與二期項目公司宏德溫泉,以用于“貴陽樂灣國際新農村建設項目”。該信托計劃信托受益權分為優先受益權和劣后受益權,優先級資金預期年化收益根據認購額在8%-10%之間不等。目前該項目因項目公司資金流動性受外部環境暫時影響、借款方對項目營銷及還款資金歸集策略實施的進展略低于預期等因素影響,出現項目本息未按預期全額兌付的情況。
對于延期問題,安信信托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安信信托正積極履行受托人義務,全力維護投資者權益,協調督促款項歸集與兌付,力爭盡快完成信托計劃本益的全額兌付,該項目貨值能完整覆蓋項目所有金融機構借款。同時,項目方還款意愿強烈,也已通過各種渠道盡快歸集資金兌付,包括降價促銷、金融機構再融資、引入地塊合作方等。”
“為保護投資者權益最大化,安信信托作為主動管理方,正積極督促及協助項目公司歸集資金兌付。同時,針對遞延兌付的投資者將給予其延期兌付期間年化預期收益率上浮5‰的補償。目前,絕大部分該項目投資人對公司的解決路徑表示理解認同,資金歸集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他提到。
除了年報會計差錯,安信信托的高管薪酬問題也引起了上交所的關注:“2018年公司全體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實際獲得的稅前報酬合計3.49億元,較2017年增加458萬元。請公司披露在經營業績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反而有所上升的主要原因及其合理性,上述薪酬變動是否按規定履行了相應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等內部審議程序。”上交所在問詢函中指出。
有業內人士稱:“在信托、證券、保險等行業,薪酬中年終獎金占比較高,該部分獎金往往根據當年業績在次年發放,而財務報告中的薪酬則按自然年計算,因此2018年的薪酬中存在較大比重的前度年份業績激勵。根據安信信托2017年年報,公司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超52.8億元,凈利潤36.68億元。”
根據《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信托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信托公司需建立激勵性薪酬延付制度,即建立與風險責任和經營業績掛鉤的科學合理的薪酬延期支付制度。“由此可以推算,部分高管在2018年獲得的薪酬總額中,包括了2017甚至2016年的激勵性薪酬。”上述人士稱。
(策劃 邢萌 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