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新證券法實施一周年 資本市場生態環境展新顏
2021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下稱“新證券法”)實施將滿一年。這部中國資本市場的根本大法威力顯著,已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資本市場的法治環境和發展生態。
注冊制改革由點及面推進,資本市場投融資平衡的新生態正在形成。
2020年3月1日,新證券法的實施標志著我國全面注冊制改革拉開帷幕,這也是我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基礎性制度變革。新證券法按照全面推行注冊制的基本定位,對證券發行制度做了系統的修改完善,充分體現了注冊制改革的決心與方向。
三月份A股投資機會看這里 四大市場熱點前瞻
2月26日,沉寂許久的環保板塊逆市崛起,板塊內117只個股實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占板塊內可交易個股數比例為61.90%。大湖股份、遠達環保、中材節能、*ST節能、*ST飛馬、天元股份等6只個股聯袂漲停,中創環保、中國天楹、德林海、旺能環境、科融環境、南網能源等6只個股漲幅均在6%以上。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0年結構性牛市中環保板塊的表現比較差,板塊的估值處于歷史底部區域?;久嫱怀?、估值有吸引力,加上環保板塊的防御特征,近期市場震蕩環境中環保板塊具備成為部分避險資金選擇的條件和可能性。但是由于環保企業成長性和進攻能力偏弱,市場上攻時板塊的機會反而不突出。所以整體看,環保板塊階段性機會更多一些,但長期趨勢性機會并不突出。
海大集團十年復合增長率達20% 用研發實力打造競爭壁壘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市場空間巨大。近年來,隨著農業規?;托袠I整合進程加速,A股陸續出現了幾家千億元市值企業,以水產飼料起家的海大集團就是其中一員。
2020年以來,海大接受了上百家機構的密集調研,總市值不斷攀升。根據wind數據,截至2月25日收盤,公司股價較2009年上市首日漲13倍,市盈率接近51倍,遠高于申萬飼料行業16倍的平均市盈率。
【中國證券報】
周期付息存款產品被叫停 民營銀行成長遇煩惱
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獲悉,富民銀行、三湘銀行已在手機APP端下架部分線上存款產品。此外,蘇寧銀行、裕民銀行的部分存款產品僅對白名單客戶開放,錫商銀行調低了“錫旺存”系列存款產品利率。
業內人士分析,民營銀行對存款產品進行密集調整,與產品額度不足、整改不規范存款創新產品、監管禁止開展異地存款有關。
多城實行“兩集中”供地模式 房企項目利潤率有望提升
土地出讓“兩集中”引發關注。青島、濟南先后發布通知,提及宅地出讓實行“兩集中”,即集中發布出讓公告、集中組織出讓活動,全年將分3批次集中統一發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掛公告并實施招拍掛出讓活動。
多位專家認為,該政策有助于穩地價預期、降低土拍溢價率、改善項目利潤率。疊加“三道紅線”等因素,預計房企合作拿地案例將增加。
加速跨區域拓展 上峰水泥打出產業協同組合拳
2月26日,上峰水泥旗下浙江上峰建材有限公司與安徽海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簽訂《銅陵海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增資擴股合作協議》。此舉旨在加強產業鏈相關新材料領域的開拓。同時,上峰水泥近期正在加快產業版圖拓展,公司2月25日晚宣布擬以1.12億元收購內蒙古松塔水泥85%股權,提升公司在西北地區的影響力。
此次與海螺集團旗下新材料公司開展股權合作,上峰建材擬以定向增資形式持有銅陵海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股權,雙方將在水泥及混凝土外加劑等材料的研發制造方面展開合作。
【上海證券報】
綠色發電與金融投資雙輪驅動 寶新能源讓“傳統企業”不再傳統
走進寶新能源總部大樓,走廊兩側及每間辦公室墻壁上懸掛的一幅幅漫畫尤為引人注目。十多年來,公司每年選取名言警句或名人佳句,同時讓漫畫家結合語句配上漫畫,懸掛于公司的各個角落,既裝飾了環境,又能讓員工在不經意看到后有所感觸、有所啟發,從而“化虛為實”,讓企業文化落實到了辦公空間的小細節,將人文關懷落到實處。
讓外界感到舒適、愜意的不止是辦公環境,作為寶新能源早年向新能源電力產業轉型而投建的首個電廠,梅縣荷樹園電廠周圍也是青山環抱、綠樹縈繞,與外界想象中機器轟鳴、塵土亂飛的印象截然不同,整個電廠遠觀更像是一處園林景觀。
美債收益率飆升引發全球市場巨震 業內預期各國央行或出手干預
在各國寬松預期不改、全球流動性增加、世界經濟復蘇背景下,投資者對全球通脹的擔憂情緒加劇,美債收益率因此超預期快速攀升,引發全球股市聯袂大跌,資金從風險市場加速轉向債市。
業內預期,短期內美債收益率將持續上升,如果未來上行速度引發金融市場恐慌,美聯儲及其他央行或會出手干預。
滬深交易所回應市場關切 IPO不許“帶病闖關”不能“一撤了之”
針對近期科創板、創業板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現場檢查出現的項目撤回情況,滬深交易所昨日通過答記者問的形式回應市場關切。兩所明確表態,對于現場檢查進場前撤回的項目,如發現存在涉嫌財務造假、虛假陳述等重大違法違規問題的,保薦機構、發行人都要承擔相應責任,絕不能“一撤了之”,也絕不允許“帶病闖關”。
具體來看,此次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現場檢查涉及9家科創板申報項目,11家創業板申報項目。其中科創板有7家項目的發行人和保薦機構分別在收到現場檢查書面通知后10個工作日內撤回首發申請和撤銷保薦,創業板有9家項目的發行人和保薦機構撤回申請。上述“撤單”企業中有12家處于首輪問詢回復階段。
【證券時報】
美債波動沖擊全球市場 正視“灰犀牛”方能行穩致遠
北京時間25日夜間,10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1.5%的關鍵點位,盤中一度沖高至1.60%以上,為去年2月以來的最高點;隨后雖有所回落,但全天仍收于1.52%,上漲14.4個基點。
受此影響,美股三大指數齊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從紀錄高位下跌559.85點,跌幅高達1.8%;標準普爾500指數跌2.5%;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3.5%,為去年10月底以來最大跌幅。
深圳樓市“打新”故事:陪跑三次 終于成功上車
制訂計劃、梳理財務資料、打新、陪跑、再打新……自2020年以來,為在深圳買套自住房,馮燕(化名)一直都在焦慮之中:“只要房子沒落實,心里就一直有個事,工作、生活都被這件事牽扯著。手里資金也不敢轉為它用,又擔心通貨膨脹。”直到鼠年最后一個月,馮燕終于成功上車香山道公館,買了套三房,心踏實了。
回顧過去一年來“打新”經歷,馮燕深感深圳剛需購房者的不易,現在的打新市場早已不是購房小白的游戲。馮燕告訴記者:“我幸好聽取了專業人士建議,糾結中放棄了萬豐海岸城,把那7選1的機會轉向了香山道公館。要不,以我的條件,即便是無房人士,一個社保入圍資格就把我刷下來了。”最終,憑著21號的認籌碼優勢,馮燕不僅買到了房,還選到了心儀的房型。
北上資金加倉銀行股 2月份凈買入逾400億元
受國際市場劇烈震蕩及A股本周連續回調影響,本周北上資金凈賣出75億元。但從整個2月份來看,剔除春節長假,僅3個交易周,北上資金合計大幅凈買入逾412億元,今年以來兩個月累計凈買入812億元,而去年全年才凈買入2089億元。
銀行股成為北上資金重點加倉對象,連續數周成為凈買入最多的行業,本周北上資金再度逆市凈買入銀行股逾35億元,今年以來累計凈買入銀行股151億元。興業銀行成為本周北上資金凈買入最多的個股,合計凈買入12.61億元,加倉逾4830萬股,持股總數再次突破6億股,持股市值則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