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央行將于本周四舉行議息會議?;跉W央行6月例會意外釋放“鴿派”信號,有觀點預計,歐央行在明年9月之前不會加息。不過,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多個基本面因素發生改變,促使歐央行貨幣緊縮預期升溫。
首先,歐元區通脹水平回升,且達到2%的“達標線”。雖然不似日本飽受通縮之困,但通脹率過低一直是歐央行不敢貿然收緊貨幣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歐元區6月CPI終值按年率折算增長2%,達到歐央行設立的“2%附近”的目標,對于尋求削減量化寬松(QE)規模的歐洲央行而言,無疑是一個積極信號。市場預計,年內歐元區通脹水平將穩定在2%附近,在年底順利結束QE后,加息等緊縮措施有望被提前提上日程。
其次,歐元區經濟“筑底回暖”勢頭明顯。歐元區一季度GDP增速放緩,僅環比增長0.4%;歐元區6月公布的部分重要經濟先行指標,如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表現疲軟是市場預計歐央行不敢貿然收緊貨幣政策的原因。然而,工業產出和景氣判斷等指標均反映,盡管歐元區擴張速度遠低于去年四季度時的“高速”,但已穩定維持于仍高于歐元區近年趨勢的水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盡管歐元區內外部風險增加,但其投資、消費和就業創造仍呈現上行趨勢,經濟擴張至少還能夠持續“若干年”。未來六個月經濟復蘇速度會比市場預期更快,歐洲央行會加快加息步伐。
再次,歐元區內政治局勢趨于緩和。此前意大利國內局勢一直是困擾投資者的主要因素之一。盡管一波三折,但隨著朱塞佩·孔特領銜的意大利聯合政府宣誓就職,意大利局勢動蕩也明顯緩和,短期脫離歐盟的概率已經很低。目前看意大利主要政黨的脫歐立場均有所緩和,給歐元區帶來良好的傳導效應,未來再次出現如英國這樣的大型經濟體脫歐的可能性在不斷下降。
最后,在美元升值背景下,不少經濟體都在收緊貨幣政策,給歐央行帶來外部影響。美聯儲進入穩步加息周期已毋庸置疑。今年以來,由于美元升值等因素影響,不少新興經濟體在進行加息等措施應對。連基本面與歐元區類似、貨幣政策更為“鴿派”的日本央行都有所動搖。日本央行在下周的貨幣政策例會上可能將討論當前貨幣政策的副作用,很可能出臺類似于2016年推出收益率曲線控制的“名義上寬松、實際上緊縮”的政策調整。
在種種大環境下,歐央行貨幣政策的緊縮預期正在升溫。在已確定年底退出QE的情況下,隨著經濟增長預期的強化和通脹走高,歐元區跟隨全球緊縮大勢,提前進入加息周期的可能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