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帆
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第十批指導性案例,包括操縱證券市場,集資詐騙,利用網絡組織、領導傳銷等金融領域犯罪。通過以案釋法教育了群眾,更體現了司法部門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參與和服務保障三大攻堅戰工作,嚴厲打擊各類破壞金融秩序犯罪的堅強意志。而且,“堅決懲處危害金融安全犯罪”也已經列入檢察機關下半年的九大任務之一。
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維護金融安全,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
隨著我國金融業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放開利率管制、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等,我國金融體系、金融市場、金融監管和調控體系日益完善,金融機構實力大大增強。從金融資產規模來看,我國已經非常龐大,甚至在一些指標上超過了一直被當做標桿的美國,無疑已成為世界金融大國。但是,我國金融體系的效率、金融產品的豐富程度,以及金融需求的滿足程度,與發達的金融體系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還無法稱為金融強國。我們不僅要做金融大國,還要做金融強國。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金融安全至關重要。
當前我國金融體系總體穩健,但是也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的經歷和經驗來看,如果不能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是全局性的。
宏觀層面,成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和一行兩會的監管架構,從中央層面為金融安全穩定發展奠定了體制基礎。面對開放的新形勢,金融行業和金融監管都不得不正視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隨著系列行業規范性文件的陸續面市,金融改革將進一步深入,從而不斷提升金融業公司治理改革,強化審慎合規經營理念。監管部門強化協同效應,加強對系統重要金融機構的監管,加強防控,未雨綢繆,通過建立現代監管體制提高金融安全系數。
從微觀層面上講,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傳統金融機構要借鑒互聯網經驗,不斷地創新業務和產品,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金融環境。資本市場也應當大力發展股權融資,借鑒現在互聯網發展的一些經驗,認真補好短板。對于已經發生或者已經存在的風險點,要控制好杠桿率,主動引導和釋放,通過市場化、法制化手段,逐步建立違約處置機制,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總體而言,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脈,金融安全也不僅僅是對金融領域違法犯罪的處罰,金融穩,金融活,也是廣義金融安全的題中之義。防范金融風險提升金融安全的最終目的,是打造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金融環境,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而眼下,就是要增加對中小微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的融資支持,為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