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和社融數據顯示,6月新增信貸1.66萬億元,社融增量2.26萬億元,當月廣義貨幣(M2)增速與上月持平達8.5%??傮w來看,6月主要數據指標符合市場此前預期,顯得有些波瀾不驚。
不過,分細項看,一些結構性數據的細節仍值得分析。每月例行公布的金融數據中,最受關注的,還是新增貸款的結構分布,這也被不少分析人士視為評測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風向標。在6月新增貸款的細項中,居民部門依舊擔當主力,受部分城市樓市回暖影響,今年以來,以住房按揭貸款為主的居民部門新增中長期貸款一直較為“堅挺”,6月新增規模同比增加超220億元,居民部門加杠桿的趨勢仍在延續。
相比居民部門對新增貸款的貢獻度,企業部門新增貸款(尤其是新增中長期貸款)的疲軟,仍反映著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的不足。6月企業部門中長期信貸同比小幅減少248億元,當月新增規模僅有3753億元,顯示出企業部門信用擴張略顯乏力。不少分析人士甚至預計,下半年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影響,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提振空間有限,預計后續企業中長期融資需求難以迅速回升。但好的跡象是,6月企業中長期貸款較4月、5月有明顯提升。
數據是政策調控的鏡像反應。當前中國經濟仍處磨底過程,加上外部環境復雜多變,下半年宏觀政策仍將保持一定的彈性,加大預調微調。對貨幣政策來說,大幅寬松的可能性較低,預計央行仍將保持總體穩健、結構性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與此同時,積極財政政策通過穩基建投資等方式,在托底經濟的過程中有望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