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內需、促消費成為下半年以來宏觀政策領域的熱門話題。上周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這表明需求側將成為下一步宏觀政策的發力點。
“此時提出注重需求側管理,說明中央明確了新發展格局的核心是供給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需求端內需擴大,提高供需之間的匹配程度,促進循環的暢通。”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為何如此重視需求側?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對上海證券報記者分析說:“今年疫情沖擊下,需求變成一個短板。我國經濟恢復中供給側快于需求側,呈現供大于求的特點,持續下去有失衡的風險。”
疫情防控之下國內宏觀經濟供需恢復節奏不同之外,供給側改革初見成效也是一個原因。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表示:“2016年以來供給側改革中‘三去一降一補’這幾個重點任務取得了不小成效。既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成效,工作重點就可以向需求側這邊轉移。”
重視需求側管理也是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表示,需要從“內循環”機制方面去理解中央提出的“注重需求側管理”。
“傳統‘擴內需’更多依賴于負債驅動型的投資擴張,尤其是基建和房地產這兩大‘發動機’。伴隨存量債務累積,投資效率不斷下降,傳統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分析稱。
新形勢下如何開展需求側管理?花長春表示,五個方面可能是著力點:一是堅持“房住不炒”,構建住房市場和住房保障兩個體系;二是加強社會保障和再分配政策,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三是“新基建”為代表的新型政府投資仍會是重要抓手;四是基于我國碳中和等的碳交易市場或逐步完善,綠色消費或興起;五是人口生育政策或放開。
“新形勢下擴內需,消費是重中之重,廣大的農村市場人口多,未來增長大有潛力。”沈建光說。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也是市場預期未來的政策方向之一。近期有地方表態稱,將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提升勞動者人力資本水平。此外,國金證券預計,明年可能有鼓勵消費和進口的政策出臺,以實現擴大內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