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萌
7月31日,巴基斯坦外商阿里卡姆蘭在浙江省義烏市拿到了自己新公司的營業執照。至此,義烏外資經營主體數量正式突破1萬戶,數量占浙江全省的六分之一。義烏成為全國首個外資經營主體破萬戶的縣級市。
義烏外資主體破萬戶不僅展現出了中國營商環境優勢和強大的市場活力,也是對“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的有力印證。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0014家,同比增長11.7%。“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為何成為越來越多外資企業的共識?筆者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其一,中國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以義烏為例,從1989年第一家外資經營主體落地開始,義烏持續探索優化外資準入機制,推動外資企業“最多跑一次”改革。到2025年,義烏已實現外資登記“零見面、零費用”。此外,義烏還探索實施外國人創業無憂“一類事”聯辦、境外采購商開立外匯賬戶“一件事”辦理等便利措施,進一步提升外商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從政策層面看,今年2月份,為進一步做好穩外資工作,相關部門在“外資24條”等現有政策的基礎上,從有序擴大自主開放、提高投資促進水平、增強開放平臺效能、加大服務保障力度等4個方面,提出了20項政策舉措,形成了《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支持外資企業投資中國、深耕中國。
日前,為穩定境外投資者投資預期、降低投資成本,財政部、稅務總局、商務部報請國務院批準印發了《關于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稅收抵免政策的公告》,通過稅收優惠撬動作用激勵境外投資者以利潤擴大在華投資。
面向未來,穩外資政策有望繼續加碼。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日前透露,中國將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推動相關領域有序擴大開放。
其二,中國擁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并在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中國消費市場規模穩居全球第二,過去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5.5%,今年有望突破50萬億元;連續16年保持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蘊含著巨大的投資和消費潛力;同時,中國正將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
在江蘇,菲尼克斯電氣中國第二基地全價值鏈超級工廠項目6月份在南京開工,總投資10億元,建筑面積約5.5萬平方米;在上海,漢高粘合劑上海應用技術中心5月份舉行投用儀式,將聚焦汽車、高鐵、航空領域產品和罐用高性能密封膠等領域的應用測試……新質生產力也成了外商投資的重要方向。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1278.7億元人民幣。其中,電子商務服務業、化學藥品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同比增長127.1%、53%、36.2%、17.7%。
“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這句話在義烏的實踐中得到了生動體現。外資主體破萬戶這一成就不僅為義烏自身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也為全國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未來,隨著中國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相信會有更多外資企業選擇中國,共同書寫投資中國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