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A股續跌,滬綜指收挫0.99%至3488.01點,深綜指跌0.53%至1909.57點。此外,中小板、創業板綜指分別跌0.06%、0.77%。由盤面看,權重股較弱,大市值的地產、銀行股、券商股走弱。
大盤下跌原因較多,一是前期強勢上漲后技術上有調整要求,二是月末資金面壓力增大,三是部分基金產品銷售過于火爆的情況引起監管重視,四是部分市場人士對通脹的預期有所升溫,五是春節將至部分融資客傾向于賣股還錢。
不過,個人感覺,今日起股市有望慢慢企穩,投資者可擇股介入,方向應是那些年報經得起考驗的品種。關于個股有沒有潛在“地雷”,有個鑒別辦法就是看業績快報。不過,即便2017年業績快報很好,2018年也有“轉差”可能,并不是說完全沒有風險。對此類個股,投資者除關注行業景氣度外,最重要的是看公司非經常性收益是否過大。
從技術層面來看,經過兩天的大幅回調,銀行股最猛的殺跌應已過去,接下來縱然再跌,大概率也只是碎步小跌,對指數的拖累不會太大。就資金面來說,月末效應其實已經過去。雖然春節前資金偏緊可能是常態,但短期內資金面仍有機會暫緩一陣。就基金銷售來看,只要基民需求旺盛,市場總是會想到辦法的,后續利空效應不會太強。
再就通脹預期來看,最近人民幣升值極猛,這對通脹多少有些對沖作用。雖然通脹在未來仍有可能構成問題,但個人認為,暫時沒必要太過緊張。最后一個問題就是融資客賣股還錢了。由以往經驗看,春節前這個因素的確會對A股構成些壓力,但這種壓力并非壓倒性的。畢竟只是一部分人可能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