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漫延,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以俄羅斯為首的非OPEC產油國就原油生產政策“談崩”后,3月9日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蕩,全球市場避險情緒抬頭。
布倫特原油、WTI原油期貨盤中最大跌幅超過30%,其中美原油跌破30美元/桶。截至發稿,美原油和布倫特原油跌幅收窄,分別下跌19.43%、20.63%。

由于避險情緒激增,CMX金期貨合約大漲,主力合約盤中最高至1704.3美元/盎司,創下2013年以來新高(近八年以來新高)。

截至收盤,上證指數下跌3.01%,深證指數下跌4.09%,創業板指數下跌4.55%。

避險情緒激增導致北向資金凈流出
另外,3月9日,北向資金凈賣出143.19億元,創下互聯互通機制下歷史最大單日凈賣出額。其中,滬股通渠道凈賣出96.71億元,深股通渠道凈賣出46.48億元。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小編表示,今日北向資金凈流出主要有4個原因:
其一,外部不確定性風險增加,避險情緒導致北向資金回流。其二,外盤持續下跌或下跌后的盤整,在疫情持續漫延的環境下,恐慌情緒導致投資者被動減倉,加速北向資金凈流出。其三,市場已基本反應A股納入MSCI、羅素等指數的比例及相關金額,北向資金被動凈流入步入末端期。其四,北上累計資金進入高位后,出現回調調整,滬股通與深股通凈流出資金出現邊際放大跡象。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對小編表示,全球資本市場波動,避險情緒明顯上升。國際資本“后院兒起火”,所以可能需要調動資金,去彌補在其他市場上的一些虧損頭寸。鑒于目前A股表現不錯,而且流動性非常強,在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以后,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就是A股市場還是一個跌幅相對小、流動性相對好、運轉正常的市場,從側面印證了A股市場具有穩健性。而且,這也是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后,對市場深度和市場理性程度的考驗。”謝亞軒表示。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對小編表示,北向資金流出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一是全球股市調整,包括原油大跌,產生了流動性的壓力,導致了北向資金的平倉行為。第二是全球疫情海外擴散,投資者對經濟基本面有較大的擔心,導致了避險情緒激增。
李湛表示,節后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的擾動下,北向資金依然持續穩步流入A股,出現單周凈流入超300億元的亮眼表現。同時,2月北向滬深股通買賣持續活躍,總成交額達16887億元,創下總成交額第二高記錄。上周在外圍市場普跌的情況下,北向資金單周凈流入166.67億元,持續布局A股,可見中國股票市場在全球新冠肺炎的疫情下有望成為外資的戰略性避險資產,北向資金長期流入A股的態勢將保持不變。
長期看A股仍具備吸引力
李湛表示,目前,國內新冠疫情已基本控制,國外疫情持續漫延以及歐佩克與非歐佩克間的原油生產政策談崩,市場恐慌情緒導致股票、原油商品等市場劇烈下跌。在全球經濟放緩的環境下,若域外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區域間以及以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為代表的國際組織間的矛盾大概率將持續僵持或凸顯。受此影響,2020年全球的避險情緒相對2019年有明顯升溫。
“目前A股市場呈現兩大特征,一是A股在跌幅方面,明顯弱于或基本持平域外指數的最小跌幅,A股市場的穩定明顯改善;二是A股指數已然處于歷史相對低位,韌性明顯強于美國等資本市場指數。”所以,李湛認為,相對外盤震蕩或急驟下跌而言,A股市場對外部新冠疫情等不確定性風險的響應整體將相對有限,或以被動跟跌的形式下調調整。
招商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尹睿哲對小編表示,總體來看,人民幣資產還是有優勢的。但是像這種類似于危機下的流動性沖擊,市場存在現金為王的心態,短期出現恐慌性拋售的可能也不能排除。
李奇霖認為,當下A股可能有一定的調整壓力,外圍市場下跌,A股很難獨善其身。但是如果從中期來看,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對來講還有一定的空間,因為國內的疫情控制是最好的。從全球來看,隨著我國后續積極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支持,相對來說,我國資產可能是表現最優的,A股后續表現可能會更好一點。
謝亞軒表示,未來的A股市場走勢,一方面取決于外圍疫情以及全球風險的影響,另外一方面跟國內的基本面關系更密切。從國內的情況來看,疫情得到控制,好消息越來越多,而且復工也正在有序地推進。經濟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所以從宏觀基本面的角度來看,看好A股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