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18日在第十四屆亞洲金融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他在演講中指出,堅持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郭樹清表示,長期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對世界形成積極影響。最近10年里,中國對世界增長實質貢獻平均達到30%左右。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國際社會也存在著一些負面的輿論。“20多年前的一種說法是,中國并非市場經濟,需要一個過渡時期。而近些年的指責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其最主要的依據是,中國有強大的國有經濟部門,國家產業政策扭曲了市場關系。”郭樹清表示,這顯然是一個極大的誤解。
他指出,第一,中國的民營經濟目前占到全部經濟的60%;第二,中國的產業政策總體上與市場導向改革保持一致;第三,國有企業總體上從政府得到的是負補貼;第四,銀行與國有企業之間財務完全獨立;第五,中國產品競爭力較強并非由于勞工權益受損。
郭樹清表示,中國的銀行體系在世界上盈利能力最強,如果其長期向企業提供補助,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在信貸市場競爭十分激烈,而且銀行的股東早已多元化的背景下,即使是國有股份占比較大的銀行,也不可能向國有企業輸送利益。
郭樹清表示,一定要深化科技、教育和財政金融改革,培養激勵更強大的人才隊伍。進一步弘揚企業家精神、科學家精神和精細工匠精神。金融體系應當能夠更好地支持創業投資、風險投資、重要工程項目和基礎科學研發。
郭樹清表示,必須長期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同等重視發展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堅持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防范和化解各種風險,筑牢國家安全屏障,堅決維護法律秩序和主權尊嚴。
郭樹清坦言,中國的發展還很不均衡,前進的道路上還有許多困難險阻。去年以來,發達經濟體實施超寬松貨幣財政政策,國際金融市場嚴重背離實體經濟,通脹和資產泡沫令人擔憂。我們愿與各國一道,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配合,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各種不利影響。
談及香港發展的新機遇,郭樹清表示,香港地區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在國際科創中心建設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在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過程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正在迎來新的世紀機遇。
郭樹清表示,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可以開辦更多種類、更大規模的人民幣金融業務,吸引全球各地客戶,接納更大數額的人民幣資金。依托其“離岸金融中心”地位,更好地參與國家更高水平的全面雙向開放,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優化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安排,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兩地金融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