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昌校宇 見習記者 楊潔
我國長期資本應如何應對不確定性?7月9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陳文輝在2022財新夏季峰會上表示,無論是全球產業鏈的重構,還是科技自主創新,都需要長期資本的支持。
陳文輝介紹,募資難和對不確定性的恐懼影響到一級市場投資。清科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股權投資數量和金額分別同比下降27.5%和47.1%。投資資金的減少加上二級市場下跌,一級市場估值中樞明顯下移。
不過,陳文輝認為,國家發展需要長期資本,只要對中國長期發展充滿信心這個基本邏輯不變,堅定看多中國企業,那么當前一級市場的困難,對長期資本而言是個加大布局的難得機遇。
針對具體理由,陳文輝介紹,一是美元基金規模下降、優勢衰弱,人民幣投資人在獲取項目方面有更大的優勢。二是項目融資估值普遍較低,有望提高預期投資收益率。三是全球產業鏈重構將產生大量投資機會。中國企業必須走出去,建立本地化生產和全球化管理能力。長期資本支持中國企業出海,參與新的全球產業鏈競爭,既能提升企業的資本實力,也能產生較高的投資收益。四是經濟高質量發展掀起并購大潮。長期資本為龍頭企業提供并購資金,在助力經濟提質增效同時可獲取良好回報。
陳文輝還表示,在抓住機遇的同時也要防范風險,長期資本要踐行責任投資,主動站到社會變革的大方向上:一是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防范產業調控風險,將投資聚焦“雙碳”和“硬科技”,大力布局高端制造、生命健康等戰略新興產業。二是正確理解和支持共同富裕,防范政策風險。三是加強自律,防范法律風險。
(編輯 張鈺鵬 何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