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思文
隨著金融市場的成熟,出現了更多標準化和數量化的研究。通過將理論應用于實踐,計量經濟學家們開創了量化投資的新領域。近日,易方達量化投資部投資經理杜才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量化投資通過計算機和模型,可以系統化的同時跟蹤和覆蓋全市場4000多家上市公司,這在投資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也就是投資的廣度。”
從時間上看,國內量化投資起步比較晚,以公募基金為例,易方達基金于2009年開始組建量化投資團隊,并于2012年發行了第一支公募量化產品易方達滬深300量化增強。事實上,2009年市場反彈行情啟動,出現了一波量化投資熱潮,除了指數增強產品外還出現了主動量化的產品,緊接著2010年推出了股指期貨,量化工具更加豐富了,之后量化受到的關注度逐年增加,量化基金的規模整體呈現上升態勢。如今,截至2020年底,市場上公募量化基金數量已經有300多只了,規模突破了1500多億。
杜才鳴認為,量化投資的四個關鍵詞是“數據、統計、概率、策略”。杜才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于基金公司的交易制度約束,易方達的團隊主要從事的是中頻量化投資和低頻量化投資,他個人比較偏好低頻量化投資。”低頻量化投資,其實就是量化圈內常說的“基本面量化投資”,具體而言,就是借助統計模型、金融經濟理論、計算機等工具,在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之后,刻畫出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特征,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出高勝率的投資策略。在投資方法上是以多因子模型為載體,堅持基本面分析與量化分析的結合,兼顧質量、成長和估值等選股維度,追求投資策略的多元化和分散化。通俗一點,就是選擇“好公司”,然后要有較大的成長空間,最后是估值水平要合理。
(編輯 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