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一汽奔騰增資項目終于塵埃落定。9月7日,據北京產權交易所網站發布的公告顯示,一汽奔騰已與江蘇悅達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悅達汽車集團”)簽訂投資協議,悅達汽車集團增資金額為1.6632億元,持股比例為1.9741%。
與此同時,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股份)及一汽股權投資(天津)有限公司共同對一汽奔騰進行增資,增資總金額為50億元人民幣。本輪增資后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集團)仍擁有一汽奔騰98%以上股權。
一汽奔騰方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所募集到的全部資金,將主要用于新能源產品的研發、生產以及市場推廣,加速一汽奔騰的新能源轉型。
一汽奔騰首次引入外部投資者
今年6月21日,一汽奔騰發布公告稱,擬通過增資形式引入外部投資方,擬募集資金金額不低于1.65億元,對應持股比例為3%,信息披露期滿日期為今年08月14日。
對于意向投資者,項目公告提出了多項要求,包括“意向投資方具有國有企業背景的優先”,“合格意向投資方的業務背景與融資方業務發展有較強協同性、互補性,并能為融資方在資金、市場資源、產業鏈延伸等方面提供較多支持的優先”,“合格意向投資方對融資方經營理念、企業文化、業務發展方向的認同度與契合度較高的優先”等。
資料顯示,一汽奔騰是一汽集團下屬企業,自2019年6月份成立至今從未引入過外部投資者。2020年3月前,一汽奔騰由一汽轎車持股100%,2020年3月后,一汽奔騰由一汽股份持股100%。
“2020年一汽奔騰轉由一汽股份持股,集團明顯是想傾斜給一汽奔騰更多的優勢資源,使得上下決策效率和靈活性更高。”中國乘用車產業聯盟秘書長張秀陽認為,此次一汽奔騰再度增資,更表明了一汽集團支持一汽奔騰新能源全面轉型的堅定決心和大手筆投入。
作為此次合作的另一方,江蘇鹽城的重點國有企業悅達汽車集團,緊跟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大力發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和明顯的區位優勢。
據記者統計,2023年1-7月份,鹽城經開區汽車產業開票增長15.5%,悅達起亞整車出口3.6萬輛、同比增長56%、華人運通Y車型集中交付、奔騰小馬量產下線。長三角地區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最為完整、銷售份額最大的核心市場,全國每3輛新能源汽車中有1輛產自長三角。
張秀陽認為,引入悅達汽車集團將有助于一汽奔騰打破品牌、市場、產品、產能等方面的發展瓶頸,融入新能源汽車優勢產業集群,完成對當地優勢資源的快速吸收、應用,也為聚焦主流市場、快速推出新能源產品以及渠道的東移南擴,創造新的市場契機。
事實上,汽車產業正經歷廣泛的產業升級和技術合作。此前,天齊鋰業領投Smart、贛鋒鋰業入股嵐圖汽車、豐田與比亞迪合資開發純電動車、大眾汽車與小鵬汽車關于汽車智能化的技術合作,以及滴滴擬向小鵬出售智能汽車相關業務等案例都在彰顯,汽車產業合縱連橫已成為車企強化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多舉措謀求新能源快速轉型
在中國一汽體系內,一汽奔騰定位于“自主銷量重要貢獻者、新能源先行突破者和改革創新積極踐行者”。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已超過30%,意味著一汽奔騰必須打破固有思維和發展慣性,以更開放的心態推動新能源轉型,謀求更大發展空間。
據記者了解,此次引入外部資本,可謂一汽奔騰“復興”大背景下的新動作。今年上半年,一汽奔騰推出奔騰M9、奔騰T90兩款新車,完成了對轎車、MPV、SUV、新能源產品的整體覆蓋,并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
數據顯示,今年1-6月份,一汽奔騰累計銷量5.7萬輛,同比增長113%,創8年來同期新高。值得一提的是,純電動車型奔騰NAT連續4個季度保持了7000輛以上銷量,新能源銷售占比提升明顯。
盡管銷量增速明顯,但從絕對市場規模來說,一汽奔騰依然面臨著較大的市場壓力。據悉,一汽奔騰后續將不再推出全新燃油車型,未來3年立足FMA和FME兩大平臺打造7款新能源車型。
資本市場增資和產品譜系更新之外,一汽奔騰也在逐步加大營銷投入力度。今年8月份,一汽奔騰簽約中國國家田徑隊,發布了“國家田徑隊奔騰助力計劃”,田徑運動員朱亞明、吳艷妮分別成為奔騰T90和奔騰小馬的產品代言人,被業內看作是一汽奔騰推動品牌年輕化、進行營銷探索的有益嘗試。
“在國內車市消費不振、價格競爭加劇的大環境下,強化外部聯合,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正在成為各大車企搶抓市場機遇、迎接行業變革的發展新趨勢。”張秀陽認為,一汽奔騰首次引入外部資本,展現出了謀求新能源快速轉型的決心。
按照此前披露的信息,一汽奔騰在2023年欲實現產銷30萬輛的目標。同時,為推進新能源轉型,2023年—2025年,一汽奔騰將投放包括A00級純電動車在內的5款新能源產品。
(編輯 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