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日前,產銷兩旺的理想汽車頻繁傳出高管減持和人事變動消息。
天眼查顯示,理想汽車旗下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羅克維爾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車和家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車之北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發生工商變更,李想卸任法定代表人、經理,均由馮偉麗接任。目前,李想仍擔任上述公司執行董事。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第一時間向理想汽車方面求證,得到的答復是:“這是常見的公司工商注冊信息變更,不代表公司管理層的變動。”
資料顯示,理想汽車前身為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份,注冊資本約2.8億人民幣,經營范圍含制造新能源智能汽車整車、制造新能源智能汽車動力總成系統、制造新能源智能汽車關鍵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智能車載設備等。成立之初有兩家機構股東,包括北京車和諾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和北京車和信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在這兩家公司中,李想均持股0.03%,剩余99.97%股權由馮偉麗和賈瑋瑋各自持有。
2018年,北京車和信科技合伙企業變更為寧波梅山保稅港區車同諾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2020年5月撤出對外投資,2020年末該公司經營狀態從存續變更為注銷。此外,《證券日報》記者還從相關渠道獲悉,馮偉麗在理想汽車法務部任職,為理想汽車2號員工。
盡管理想汽車方面表示此次工商信息變更不代表公司管理層的變動,但理想汽車在組織架構等層面的調整實際上早已啟動。
早在去年年末,李想就在發布的一封內部信中表示,公司將進行全方位的組織調整,從“垂直職能組織轉向矩陣型組織”。理想汽車將在原有的兩個橫向實體部門戰略部和產品部的基礎上新增五個橫向實體部門:商業部、供應部、流程部、組織部、財經部,支撐公司的全面矩陣型組織升級和流程運營。
今年4月份,理想汽車公布了升級后的新組織架構,增設了兩個部門,首先是“CFO辦公室”,由CFO李鐵負責流程、組織、財經的變革工作;另一個是“銷售與服務群組”,由前華為高管鄒良軍負責,他主要管理銷售、交付、售后、充電網絡,并向李想匯報。
今年9月份,李想發文復盤了理想汽車存在的三大問題,并指出了戰略問題的修正措施。一是戰略不聚焦,2019年停止了網約車的業務,聚焦高端家庭用車;二是汽車組織復雜度認知的不足,2022年升級矩陣型組織,且頂級咨詢公司發揮了巨大的價值;三是車型太少,因為當時認為2025年30萬輛就可以留在牌桌上,認識到必須160萬輛,車型計劃就豐富了。
今年以來,理想汽車市場表現可謂“高歌猛進”。最新數據顯示,9月份理想汽車交付新車3.6萬輛,環比增長3.28%,同比增長212.72%,創單月交付量新高。今年第三季度累計交付量為10.6萬輛,同比增長296.3%,全年累計交付量已經達到24.4萬輛。
值得一提的是,據香港聯交所股權披露,美團首席執行官兼理想汽車非執行董事王興,在今年9月12日至15日期間連續減持理想汽車,累計減持了194.79萬股,平均作價157.84港元-160.51港元,合計套現約3.11億港元(折合人民幣2.9億元)。
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王興領投理想汽車C輪融資,個人出資達2.85億美元。一年后,美團在理想汽車的D輪融資領投5億美元。理想汽車赴美上市后,美團和王興分別認購了3億美元、3000萬美元。
此次減持后,王興在理想汽車的持股比例進一步下滑至21.79%,但其仍為理想汽車第一大外部股東。從今年3月份至今,王興從理想汽車累計套現超過7億港元。此外,在多次拋售理想汽車股份后,今年7月4日,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沈亞楠退出股東行列。
(編輯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