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臨近年末,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火熱,新車型密集排隊登場,無論是SUV、轎車還是MPV車型,包括華為、小米、“蔚小理”、吉利等在內的車企都爭先恐后地加入了這場跨年營銷,曬出自己的技術成果或產品,意圖進一步提升銷量。
12月26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在華為全場景發布會上宣布,“地面上能看到的最好SUV”問界M9起售價為46.98萬元。隨后,賽力斯方面也公布了目前的盲訂訂單數——超過5.4萬輛。
記者了解到,問界M9是華為與賽力斯聯合打造的問界品牌旗下的第三款車型,也是華為技術的集大成者。談及問界M9,余承東表示,其“將重新定義1000萬元內最好的智能SUV車型”。
事實上,“上量”是華為智選車即鴻蒙智行在2023年的關鍵詞。今年9月份,借助Mate60系列手機的流量光環,“投入5億元升級”后的問界新M7一經上市,便收獲市場熱烈反響。三個多月的時間里,大定訂單已經超過12萬輛。
數據顯示,11月份,問界品牌共交付了18827輛新車,其中問界M7交付了15242輛,成為品牌的中流砥柱。與問界M7一同成為熱搜焦點的,便是剛剛上市的問界M9。
發布會現場,余承東還宣布將在2023年底發布支持全國城區道路的NCA(導航輔助駕駛),這是繼11月28日發布高速、城市快速路NCA之后,HUAWEI ADS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的最新成果。
長期以來,自主品牌為了實現品牌進化,不斷嘗試新車型向上攀登,然而大型SUV卻一直被國外豪華品牌所壟斷。中國自動駕駛產業創新聯盟調研員高超對記者表示,紅旗E-HS9曾一度實現突破,但最終并未掀起太大風浪,理想L9的成功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撼動僵局,問界M9將有望成為自主品牌在這一細分市場的新黑馬。
有觀點認為,到2025年中國智能電動汽車市場將進入“決賽圈”。為應對競爭,目前華為在C端業務和B端業務上,選擇了兩種殊途同歸的發展模式。在C端,華為在11月底升級了智選車業務,發布鴻蒙智行。此外,華為計劃在2024年開出800家鴻蒙智行門店,繼續堅決在終端層面to C。
在B端,下半年華為在研發合作層面動作頻頻。今年第三季度,余承東升任智選車BU董事長,其表示在汽車業務領域將繼續投入大量精力,協助車BU實現盈利目標;11月27日,華為和長安汽車簽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擬成立新公司,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的核心技術和資源整合至新公司。
華為2022財報顯示,自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部成立以來,華為已累計投入30億美元(約合20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其研發團隊規模也已擴展至7000人。隨著華為拆分車BU,積極邀請外部車企投資入股新公司,各種跡象表明,華為已找到了新的“賦能造車”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