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公司產業 > 上市公司 > 正文

          桃李面包再交“增收不增利”成績單 年內股價已跌超30%

          2022-04-12 21:13  來源:證券日報網 

              本報記者 許潔 見習記者 王君

              “面包第一股”桃李面包再次交出“增收不增利”的業績成績單。4月11日晚間,桃李面包披露了今年第一季度業績快報,并認為一季度“增收不增利”主要影響因素是,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及終端配送服務費用增長導致公司本期毛利率同比略有下降;去年同期公司匯兌收益及理財收益高于本期所致。

              截至4月12日收盤,桃李面包微漲0.81%,報收19.84元/股,總市值188.92億元。不過,今年以來,桃李面包股價已跌超30%。

              事實上,除了原材料上漲等因素,短保面包市場領跑者桃李面包還遭遇新老對手的沖擊,生存空間逐漸被擠壓。

              延續“增收不增利”態勢

              財報顯示,桃李面包第一季度實現營收14.52億元,同比增長9.4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8億元,同比下降2.8%。

              在此前的3月16日,桃李面包披露2021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63.35億元,同比增長6.2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63億元,同比下降13.54%。由此可見,桃李面包2021年已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形,2022年第一季度仍未扭轉。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的凈利潤下滑,是桃李面包自2012年以來的首次凈利潤下滑。

              對此,公司分析認為,2020年同期,受國家階段性社保減免影響,公司人力成本低于本期;2021年,公司加大了促銷力度,折讓率高于2020年同期;面粉、糖、汽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生產成本控制帶來一定挑戰。

              此外,桃李面包家族減持動作引發了市場關注。2021年12月,桃李面包公告稱,公司86歲的控股股東吳志剛因誤操作造成短線交易,獲利846.72元全部上繳公司。此外,據統計,限售股解除限售后的兩年多時間,吳志剛家族累計完成了8輪減持,累計套現超40億元。

              資料顯示,桃李面包2015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面包第一股”。公司一直專注于以面包及糕點為核心的烘焙類產品的生產及銷售,主要產品為“桃李”品牌面包。

              短保面包行業競爭加劇

              除了“原材料上漲”等原因外,行業競爭激烈也是桃李面包凈利潤下滑的一大因素。

              桃李面包“中央工廠+批發”的模式,實現由點到面的快速觸達覆蓋。在商超等渠道的短保面包市場,賓堡、曼克頓等傳統烘焙品牌與桃李面包分庭抗禮,渠道之外,味多美、巴黎貝甜等連鎖面包店以及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亦在面包烘焙領域分得一杯羹,甚至叮咚買菜、盒馬等生鮮平臺亦推出自有面包品牌。叮咚買菜自有烘焙品牌保蘿工坊系列已經在華東市場試水成功,銷量(份)增速強勁,隨著SKU分布逐漸穩定,這些烘焙產品很快會在全國市場鋪開。

              而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現烤現賣、新中式烘焙產品開始嶄露頭角。以墨茉點心局、虎頭局渣打餅行、瀘溪河等代表的中式點心憑借麻薯、現烤、國潮等特點備受消費者和資本青睞。艾媒咨詢發布的報告顯示,僅去年前8個月,烘焙行業融資事件超20起。

              艾媒咨詢CEO張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我國居民飲食結構的變化,人均消費水平呈上升趨勢,蛋糕、面包等烘焙食品越發成為消費者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烘焙行業市場規??焖僭鲩L。“2021年中國烘焙食品市場規模預估達2600.8億元,同比增長19.9%。2023年中國烘焙食品市場規模將達3069.9億元。”

              “中式烘焙賽道仍然比較傳統,但在抖音、快手、小紅書等種草平臺的崛起和Z世代人群消費能力提升的大背景下,茶飲、烘焙等小吃小喝品類的消費頻次會提升。”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烘焙行業火熱與Z世代不無關系,桃李面包除了對壘新型網紅、國潮品牌,還需要戰勝不同地區的口味差異。“搶占碎片化渠道,實現互聯網化、電商化布局,和新消費群體、消費訴求接軌。”

          (編輯 孫倩)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